高市议员陈慧文今(10)日在质询时指出,因应非洲猪瘟防疫,高市府推动全面禁止厨余养猪,但高雄黑猪农户过去靠厨余降低成本并形成独特风味,若改吃饲料恐成本大增、风味尽失。她建议,农业局不应只补贴饲料,更要协助技术升级、打造「高雄顶级黑猪」品牌,并提出猪农品牌化、厨余厂生技化、食农教育科技化等3大转型策略。农业局长姚志旺承诺3个月内提出完整改善报告。

陈慧文表示,虽然这次非洲猪瘟「天佑台湾,有惊无险」,但危机未解除。根据农业局数据,高雄每年消耗5.5万吨厨余用于养猪,是全台依赖度最高城市,「只要厨余中出现肉品,风险就持续存在」,因此全面禁用厨余养猪势在必行,但须同步辅导养猪户与厨余业者转型。

陈慧文指出,高雄黑猪特色在于厨余饲养的独特风味与低成本,一旦改吃饲料将面临双重衝击。她建议农业局引进专业团队协助技术升级,「让黑猪不吃厨余也能维持特殊肉质」,并比照日本鹿儿岛黑猪模式,建立「高雄顶级黑猪」共同品牌,用品牌溢价抵销饲料成本,「真正低价竞争、依赖补贴,终究会被市场淘汰」。

针对厨余厂已投资的锅炉等设备恐成废铁,陈慧文则建议,提供技转与资金贷款,辅导业者利用既有厨余收集网络,转型生产高价值「虫蛋白饲料」,「这在国际上已是高价值生技产业」,或转为小型生质能发电站、堆肥前处理中心,朝生质能源方向发展。

陈慧文强调,此次疫情凸显民眾对养猪业「臭、脏、有传染风险」的刻板印象,导致养猪场常成邻避设施。她建议推动科技化食农教育,利用VR、AR让学童云端参观现代化无菌猪舍,「让孩子知道养猪像晶圆厂一样讲究无菌」,并了解猪粪尿如何透过沼气发电变绿能、制成有机肥回归农田,「把最令人嫌恶的废弃物,讲成最先进的循环经济」,从小扎根改变社会观感。

#非洲猪瘟 #黑猪 #高雄 #厨余 #猪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