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统赖清德日前提出欲发展「台湾之盾」(T-Dome)整合各式飞弹强化空防,而民间社团组织台湾北社今(11)日召开记者会强调,台湾之盾的落实与核心,除了火力外应配合更深入至全民防卫教育、媒体识读全民化,唯有建构全民的忧患意识,才能完整达到社会防卫韧性。
民间团体台湾北社今邀请国安战略学者陈文甲、台湾教师联盟理事长潘威佑、淡江战研所副教授林颖佑及人权律师郑家旭等人,从多方面的角度,谈论台湾之盾到全民防卫教育的实践。
教育是落实台湾之盾概念的核心,「台湾之盾」不只是防空系统,它是一场全民的启蒙运动。它要让每一位台湾人,无论身处学校、企业、社区或家庭,都能理解安全的意义、认识威胁的样貌,并在日常生活中,成为民主的守护者。防卫教育不只是上战场的训练,而是必须教会孩子如何面对危机、如何理解自由、如何保护资讯安全。
台湾北社社长罗浚晅强调,能分辨假讯息,是资讯的防卫;能急救、防灾,是生命的防卫;能理解民主价值,是制度的防卫。每一次的公民教育、民防演练都是构筑「台湾之盾」的砖瓦。
国安学者陈文甲也认为,国防回归学校不是将军事威权重回校园,政治归政治,而是透过专业国安、国防学者的分析,让人民理解局势,并抱有忧患意识。台湾之盾的构想不仅是一套防空系统,更是一个结合科技、国防教育与民主韧性的整体安全蓝图;他也呼吁政府应结合教育部、内政部等各部会,以及中央及地方共同串联研议,并放手去做。
林颖佑也表示,台湾之盾不只是飞弹、火控上的整合,而有与盟国分享雷达情资、战术资料链的合作潜力,其优势在于若台湾的雷达系统受损,可协请合作盟国的雷达情资,递补继续作战。
律师郑家旭也以卡通哆拉A梦中的大雄与胖虎,比喻现在的两岸关系,而确实落实台湾之盾的核心概念,就像是帮大雄长出保卫自己的方法,不需高度依赖多啦A梦;他也补充,强化国防自主不是挑衅行为,就像台湾装铁窗不是为了挑衅小偷。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