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台北市电影委员会(影委会)主办的「拍台北影视特展《造梦之城—台北幕后故事》」,将于11月15日至12月7日在北投中心新村正式登场,以「影视里的台北」为策展主题,公开逾百部本会协拍影视作品的台北市场景以及拍摄时的幕后精彩花絮影片,藉由特展中的协拍侧记与花絮影片,精选近年在台北拍摄的影视作品,透过场景、剧照与拍摄纪录,带领民眾从镜头背后重新感受台北的城市故事与文化风貌。

《造梦之城–台北幕后故事》协拍特展主视觉。(台北市电影委员会提供)
《造梦之城–台北幕后故事》协拍特展主视觉。(台北市电影委员会提供)

台北市电影委员会协拍过的知名电影、影集及电视剧,包含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马丁史柯西斯的《沉默》、法国国际大导演卢贝松的《LUCY》及监制的《台北追缉令》、破亿票房国片《96分钟》、《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我的少女时代》、《角头-浪流连》、《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艋舺》、《角头-浪流连》及脍炙人口的影集及电视剧、《华灯初上》、《一把青》、《影后》、《茶金》、《我们与恶的距离》等。

自2008年创立至今(10月底)的协拍成果,其数量共达8899部影片,含跨国合作影片,电影746部、电视剧1027部、广告2904部、MV1236部、短片(含学生)1896部、纪录片161部、电视节目及网剧和网大 929部 。影像不仅记录城市,也形塑城市记忆。透过17年来的协拍影像资料、场景勘景纪录与剧组实际拍摄案例,呈现影视制作与城市之间的互动关系,让观眾感受台北作为影像创作舞台的多样面貌与魅力。

韩片《北风》于中山楼拍摄黄政民(中)与北韩官员李星民(左3)对话的场面。(台北市电影委员会提供)
韩片《北风》于中山楼拍摄黄政民(中)与北韩官员李星民(左3)对话的场面。(台北市电影委员会提供)

展区特别规划「从臺北出发,登上国际影坛」、「影像地图:城市场景与作品纪录」、「穿越虚实:VR勘景体验」及「模拟协拍影像制作体验」4大主题区块,让观者得以理解协拍服务在影视产业运作中的角色与贡献。「从臺北出发,登上国际影坛」单元主题展出本会投资合拍影视作品海报,以及影委会成立至今的大事记,包含知名国际投资合拍片《96分钟》、《谜宴》、《黑之牛》、《五月雪》、《非杀人小说》、《斯卡罗》及《戒指流浪记》等共22部叫好叫座作品。

「影像地图:城市场景与作品纪录」单元主题将揭密剧组在台北拍摄的十大热门场景以及近期热门影视作品拍摄场地纪录,展出的珍贵协拍资料包含《沉默》、《LUCY》、《台北追缉令》、《96分钟》、《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我的少女时代》、《角头-浪流连》、《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艋舺》、《角头-浪流连》、《华灯初上》、《一把青》、《影后》、《茶金》、《我们与恶的距离》等。

除了展出协拍影像资料、场景勘景纪录与剧组实际拍摄案例,也规画让民眾藉由互动体验拉近和「拍片」的距离的「穿越虚实:VR勘景体验」单元主题,让民眾体验线上勘景,体验虚拟与实境的结合互动;而「模拟协拍影像制作体验」单元主题让民眾化身专业影像工作者,体验亲临片场操作拍摄及挑战协拍机智难题获得礼物,赞助厂商阿荣影业股份有限公司也将提供业界专业灯光及摄影器材,供民眾实际体验,沉浸在影片拍摄的临场感中。

《一把青》使用台北宾馆作为剧中1945年空军总司令部。(台北市电影委员会提供)
《一把青》使用台北宾馆作为剧中1945年空军总司令部。(台北市电影委员会提供)

同时,展览亦将展出制片组多年累积的拍摄场景资料库、协拍行政流程与国内外合制案例,揭示幕后的专业运作过程。从剧组前期勘景、行政协调、交通管制到拍摄完成,每一环节都反映出台北作为「影视友善城市」的努力与实践。

#协拍 #拍摄 #场景 #体验 #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