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者胆大包天,在忠孝东路精华地段的店面内,公开陈列贩售「DIOR」、「CHANEL」、「LV」等一线国际精品的仿冒品,甚至利用通讯软体经营熟客,接受「客制化」下单。(图/简铭柱翻摄)
业者胆大包天,在忠孝东路精华地段的店面内,公开陈列贩售「DIOR」、「CHANEL」、「LV」等一线国际精品的仿冒品,甚至利用通讯软体经营熟客,接受「客制化」下单。(图/简铭柱翻摄)
业者胆大包天,在忠孝东路精华地段的店面内,公开陈列贩售「DIOR」、「CHANEL」、「LV」等一线国际精品的仿冒品,甚至利用通讯软体经营熟客,接受「客制化」下单。(图/简铭柱翻摄)
业者胆大包天,在忠孝东路精华地段的店面内,公开陈列贩售「DIOR」、「CHANEL」、「LV」等一线国际精品的仿冒品,甚至利用通讯软体经营熟客,接受「客制化」下单。(图/简铭柱翻摄)
业者胆大包天,在忠孝东路精华地段的店面内,公开陈列贩售「DIOR」、「CHANEL」、「LV」等一线国际精品的仿冒品,甚至利用通讯软体经营熟客,接受「客制化」下单。(图/简铭柱翻摄)
业者胆大包天,在忠孝东路精华地段的店面内,公开陈列贩售「DIOR」、「CHANEL」、「LV」等一线国际精品的仿冒品,甚至利用通讯软体经营熟客,接受「客制化」下单。(图/简铭柱翻摄)
业者胆大包天,在忠孝东路精华地段的店面内,公开陈列贩售「DIOR」、「CHANEL」、「LV」等一线国际精品的仿冒品,甚至利用通讯软体经营熟客,接受「客制化」下单。(图/简铭柱翻摄)
业者胆大包天,在忠孝东路精华地段的店面内,公开陈列贩售「DIOR」、「CHANEL」、「LV」等一线国际精品的仿冒品,甚至利用通讯软体经营熟客,接受「客制化」下单。(图/简铭柱翻摄)
业者胆大包天,在忠孝东路精华地段的店面内,公开陈列贩售「DIOR」、「CHANEL」、「LV」等一线国际精品的仿冒品,甚至利用通讯软体经营熟客,接受「客制化」下单。(图/简铭柱翻摄)
业者胆大包天,在忠孝东路精华地段的店面内,公开陈列贩售「DIOR」、「CHANEL」、「LV」等一线国际精品的仿冒品,甚至利用通讯软体经营熟客,接受「客制化」下单。(图/简铭柱翻摄)
业者胆大包天,在忠孝东路精华地段的店面内,公开陈列贩售「DIOR」、「CHANEL」、「LV」等一线国际精品的仿冒品,甚至利用通讯软体经营熟客,接受「客制化」下单。(图/简铭柱翻摄)
业者胆大包天,在忠孝东路精华地段的店面内,公开陈列贩售「DIOR」、「CHANEL」、「LV」等一线国际精品的仿冒品,甚至利用通讯软体经营熟客,接受「客制化」下单。(图/简铭柱翻摄)
业者胆大包天,在忠孝东路精华地段的店面内,公开陈列贩售「DIOR」、「CHANEL」、「LV」等一线国际精品的仿冒品,甚至利用通讯软体经营熟客,接受「客制化」下单。(图/简铭柱翻摄)
业者胆大包天,在忠孝东路精华地段的店面内,公开陈列贩售「DIOR」、「CHANEL」、「LV」等一线国际精品的仿冒品,甚至利用通讯软体经营熟客,接受「客制化」下单。(图/简铭柱翻摄)
业者胆大包天,在忠孝东路精华地段的店面内,公开陈列贩售「DIOR」、「CHANEL」、「LV」等一线国际精品的仿冒品,甚至利用通讯软体经营熟客,接受「客制化」下单。(图/简铭柱翻摄)
业者胆大包天,在忠孝东路精华地段的店面内,公开陈列贩售「DIOR」、「CHANEL」、「LV」等一线国际精品的仿冒品,甚至利用通讯软体经营熟客,接受「客制化」下单。(图/简铭柱翻摄)
业者胆大包天,在忠孝东路精华地段的店面内,公开陈列贩售「DIOR」、「CHANEL」、「LV」等一线国际精品的仿冒品,甚至利用通讯软体经营熟客,接受「客制化」下单。(图/简铭柱翻摄)
业者胆大包天,在忠孝东路精华地段的店面内,公开陈列贩售「DIOR」、「CHANEL」、「LV」等一线国际精品的仿冒品,甚至利用通讯软体经营熟客,接受「客制化」下单。(图/简铭柱翻摄)

刑事局侦破一起锁定台北东区高端消费族群的仿冒精品案!业者胆大包天,在忠孝东路精华地段的店面内,公开陈列贩售「DIOR」、「CHANEL」、「LV」等一线国际精品的仿冒品,甚至利用通讯软体经营熟客,接受「客制化」下单。刑事局经搜证后发动搜索,当场查获近600件仿冒商品,初估侵权市值超过新臺币3千万元,现场还查扣大量手机、平板及帐册,全案依违反《商标法》送办。

侦办人员指出,以林姓(64年次)、萧姓(56年次)主嫌为首的集团,为确保「货源」稳定与品质,多次亲自飞往中国大陆广东深圳「亲自带货」,同时也利用微信通讯软体直接向对岸厂商下单进货。集团将这些仿冒品偽装成真品,陈设于装潢讲究的店面内,营造正品专柜氛围,以此取信于上门的顾客。

为扩大客源,该集团还利用LINE通讯软体,主动将仿冒品的精美图片传送给特定客人挑选,甚至接受客人提供指定款式的照片,再透过管道「代客订货」,服务相当「周到」。警方在现场查扣4支IPHONE手机、1台IPAD平板,内存大量与客户的对话纪录及商品照,成为犯罪铁证。

警方调查发现,该集团牟取暴利毫不手软,进价低廉的仿冒品,竟以成本价的「3到4倍」高价售出。由于单价高,锁定客群精准,光是实体店面的每月营业额就超过新臺币100万元,获利极其可观。

刑事局智慧财产权侦查大队在完成搜证后,于5月间持台北地院核发的搜索票,直捣位于大安区忠孝东路的2处商家执行搜索,一举查获林姓、萧姓主嫌及张姓员工等3人,并查扣仿冒服饰、包包等证物。现场同步起出估价单、标籤纸及现金日报表等帐册,清楚记录其不法营业情形。

全案侦询后,警方已将林嫌等3人依涉嫌《商标法》第95条、第97条等罪嫌,移送台北地检署侦办。刑事局再次呼吁,不肖业者切勿以身试法,警方将持续强力扫荡侵害智慧财产权犯罪。同时也提醒消费者,购买精品应选择官方授权管道,避免透过来源不明的商家选购,以免花了大钱却买到假货,权益受损。

#刑事局 #仿冒品 #LV #忠孝东路 #CHA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