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位发展部于12日发布「网路诈骗通报查询网3.0」,新增名人与企业通报机制,并扩大纳入地方政府与第三方联防机构情资来源,强化跨部会与平台API串接,盼让防诈流程更即时有效。但国教行动联盟青年认为,现今假讯息充斥,政府做为得具有必要性与前瞻性,并强调青少年诈骗问题严重,诈骗通报网若无法进入校园、纳入教材,对学生而言就是「不知道、有困难、不会用」。
依警政署统计,2025年1–8月查获青少年涉诈1万7942人,其中车手8,336人(46.5%);12–17岁少年中,车手占比高达62.7%。同时,在被害端,2025年第二季少年被害4906人,「诈欺」占25.3%居首。这显示我国青少年必须从「会辨识」走向「会通报、会復原」的实作训练。
根据今年1月国教盟青年部发布「2025年台湾青少年最关心的十大议题」问卷调查结果,「从小学会分辨网路资讯、预防诈骗与错误讯息」高居第1名,然而国教盟青年部经访谈多位学生却发现,诈骗通报网设置已超过1年,许多学生却从未听过「网路诈骗通报查询网」,也不懂如何实际操作查证,显示出目前政策推动与学生认知之间的落差。
国教盟青年部执行长李雨函表示,数发部虽发展防诈平台,但最容易遇到诈骗的学生却「不知道」、「不用会」,政策宣导并未进入学生族群中是打诈难以落实的最大关键。Z世代青少年主要资讯来源并非新闻网站,而是YouTube Shorts、IG Reels与TikTok等短影音,若只靠传统管道宣导,学生根本接触不到。
李雨函指出,要让查证与防诈能力真正进入青少年生活,必须仰赖教育体系的导入与实作,建议数发部与教育部协作,为《网路诈骗通报查询网》设计青少年友善介面,并纳入教育部媒体素养课程指引,让教师能配合教案实际引导学生操作;同时也建议结合家长会、图书馆与学校网页,让学生「看得到、学得会、用得上」。
国教盟青年部强调,如果不能让学生学会通报、查核、辨识,那么再好的制度,也只是功亏一篑。这场资讯战,需要的不只是科技技术的精进,更是对学生族群的教育与陪伴,国教盟青年部恳请政府重视青少年诈骗问题,把「诈骗通报网3.0」带进教室。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