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生病,却要别人吃药。」立法院长韩国瑜用这句比喻回应赖清德总统,语气虽带讥讽,却一语道破今日台湾政治的吊诡:面对外部威胁时,政府与在野党不仅缺乏协作,反而将焦虑转化为朝野攻防。这句「神比喻」之所以引发共鸣,不只是言辞犀利,更因它反映着一个更深层的问题——我们的政治是否已经失去诚信与理性,变成一场永不休止的内部斗争。
中国大陆公安以「惩独22条」对民进党立委沈伯洋立案侦查,央视更宣称发布全球通缉。这本是台湾社会应共同面对的重大事件,但在蓝绿政治语境下,它迅速被内化为一场政党对抗。
症结在于赖总统的作为
症结在于,赖清德自己没有什么化解两岸紧张对立关系的具体作为,反而高调呼吁韩国瑜「站出来声援沈伯洋」。这表面上是为了捍卫国会尊严,但在当下的政治语境里,这句话也很容易被理解为不怀好意的邀请。真正的问题,包括如何制度性地保护立委安全、如何跨党合作应对岸压力、如何缓和两岸紧张关系等,反而被摆在一边。
朝野团结合作的基础,关键在于互信。若政治人物面对外部威胁时,首先算计的是如何在舆论中得分,如何占对方便宜,政治互信将难以建立。
欧美「民主防卫协议」可供参
在欧美社会,面对跨国威胁时,常会启动「民主防卫协议」(Democratic Defense Pact)等跨党派的危机处理机制,以确保在国安与人权议题上形成共识。台湾同样需要这样的政治基础,让政府与在野党能在危机中协调立场,而非彼此怀疑。沈伯洋事件其实是一次契机,让我们重新思考,如何从「谁该声援谁」的政治剧码,转向建立跨党派危机处理机制。
回应赖清德的呼吁,韩国瑜对其提出四项具体的行动建议:一、以民进党主席身分冻结或废除《台独党纲》,以维护中华民国的宪政基础。二、停止恶意政治斗争,重建行政与立法间的良性互动。三、撤回将中国大陆列为「境外敌对势力」的决议,恢復两岸和平交流。四、持续巩固美台关系,确保台湾整体安全。
韩国瑜点出根本问题
韩国瑜的逻辑其实很清楚——没有稳定的两岸环境,就没有长久的民主安全;没有行政与立法的互信,也不可能促成朝野团结。
韩国瑜的比喻之所以一针见血,是因为它点出一个根本问题:当政府忙于卸责、民眾忙于对立时,没有人真正面对「病根」——两岸关系恶化的结构、政党间互信的崩解,以及社会舆论被动员的恶性循环。
赖清德若真要「捍卫国会尊严」,就应主动建立跨党派协调机制,让两岸政策不再被锁在民进党的抗中框架之中。同样重要的是,为了重建政治诚信的朝野团结基础,赖清德和执政党应该先放下对大陆和在野党的敌意,才有可能逐渐解开两岸紧张与朝野对立的死结。(作者为大学教授)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