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採购技术与后勤局(ATLA)公布今年稍早测试的电磁炮(Railgun)相关资料,包括靶舰遭到电磁炮弹击中的损伤情况。许多国家都有电磁炮的研发工作,美国海军也曾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但由于存在重大的技术障碍,他们在2020年代初暂停了相关研发工作。
战区网站(The Warzone)报导,在日本年度国防科技研讨会上,ATLA公布相当多更多关于今年夏天进行的电磁炮测试细节。原型电磁炮被安装在日本海上自卫队(JMSDF)的专用测试舰「飞鸟号」(JS Asuka的后部甲板。
报告称,测试使用的原型电磁炮,于自2015起开始研发,之后曾经在陆上设施中进行的实弹测试,并也进行过一次早期的海上测试,但是早期的射试,都没有直接面对目标船只。
ATLA发布的图片显示,电磁炮的专用炮弹原理与坦克使用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很类似,只是它没有推进药,而是由电磁推进,因此它的「底火」是一个磁化金属(日文汉字写作「电机子」),炮弹外是上下两片的「装弹筒」,中间则是飞镖状弹丸,每尾部有四个稳定鳍。但没有弹头。
磁化金属被电磁铁快速推送,离开炮口后装弹筒遇到风压会自行解体,露出中间的飞镖弹丸快速飞行,尾部的「底火」,也就是磁化金属同样会自行脱落。
报告显示,「飞鸟号」所攻击的靶船,是一艘被拖曳的动船,以模拟航行状态。电磁炮精准的击中靶船上层部位,留下十字形的弹着点,表明炮弹飞行姿态非常稳定,如同针一样刺进船体。
除了对目标船进行水平射击外,电磁炮还以 45 度向上角发射,以收集基本的弹道数据。
ATLA表示,在今年夏天的测试,电磁炮与「飞鸟号」可以说是配合密切,并没有兼容上的问题。当然,未来电磁炮实用化以后,整合程度还会比飞鸟号高得多。最大的经验是确定了电磁炮系统的整理空间,在任何舰艇上进行安装,都需要在甲板上下找到足够的空间来容纳电磁炮及其相关系统,并进行一系列其他必要的改造。
ATLA也在测试中瞭解电力消耗量和冷却系统,以及整体磨损情况。ATLA表示,目前确定,以约2300公尺/秒的速度发射弹丸,炮管使用寿命可超过200发。
1马赫为344公尺/秒,2300公尺/秒相当于6.67马赫。
这一报告比2023年的相关报导来的更进步,当年的说法是电磁炮的速度为2,230公尺/秒,而且炮管的寿命为120发。
不过200发的耐用程度还无法实用,现役最常见的Mk45型127公厘舰炮,其炮管的使用寿命至少在3000发以上。
持续以极高速度发射弹丸造成的炮管磨损,是电磁炮面临的许多长期挑战之一。电磁炮对电力和冷却的需求量很大, 「飞鸟号」的电磁炮安装工程,包括四个装满额外系统和设备的货柜,以满足这些需求。
先前提到,美国在2020年放弃了电磁炮开发,但有趣的是, ATLA声称他们已经与美国海军官员会面,讨论电磁炮研发工作,及其对日本当前研发工作的潜在帮助。双方也探讨了未来加强合作的可能性。去年, ATLA与法德圣路易斯研究所(ISL)签署了一项单独的协议,就电磁炮技术开发展开合作。
另外,德国和法国正在联合进行电磁轨道炮的研发工作。近年来,土耳其的电磁轨道炮研发也备受民眾关注。在全球范围内,人们对用于海军和陆基作战的电磁轨道炮仍然抱有浓厚的兴趣。
在这个电磁炮研发竞赛中,中国大陆也没有缺席,。2018年,解放军海军的「海洋山号」登陆舰,出现了一门巨大的电磁炮原型,但该计画的确切进展目前尚不清楚。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