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国家海洋研究院的搜寻结果,共75笔
一艘屏东琉球籍渔船昨(5)日下午4时许,在高雄兴达港外海西方约10浬处海域作业时,船上1名印尼籍渔工手指作业时遭鱼鉤穿刺受伤,请求海巡派遣巡防艇前往协助。海巡署舰队分署第四(台南)海巡队接获第六巡防区指挥部通报,即派巡逻艇PP-3511号前往救援,将该名渔工接到船上进行包扎后,载回安平商港,并通报救护车待命,于当天傍晚18时30分交由救护车送永康奇美医院进行后续治疗。
台江内海的潮声再次浮现。由国家海洋研究院策划的「看台江.踅五条港-沙洲、港口与沉没的记忆」特展,自10月16日至10月30日在台南中西区信义街「硓𥑮石黄宅」登场,18日上午举行开幕茶会,吸引海洋文史与考古界人士齐聚,一同走进台江四百年来的海洋记忆。
海官昨日举办78周年校庆活动,为使校友、学生家属共同见证官校近年来的教育成果及参与各项竞赛荣获佳绩,在逸仙楼举行教学成果展,由各学系展示师生研发的作品及教材,特别是无人机、无人载具及水下设备与人工智慧(AI)技术结合,呈现军校教育允文允武、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持续培育优质人才,蔚为国用。
由明怡基金会与轮椅梦公园联盟共同发起的「臺湾无障碍海洋日」,27日上午在福隆海水浴场盛大登场,让200名轮椅使用者入海体验,出席活动的副总统萧美琴表示希望让每个人都被照顾到,共享大自然美好。
海洋委员会主委管碧玲22日出席由中央研究院永续科学中心、国立台湾海洋大学及Future Earth Taipei Ocean Working Group共同举办的研讨会,与学界交流海洋素养教育的内涵与拓展。她在致词中指出,台湾社会对海洋知识的关注度仍不足,海委会已推动中长期计画,投注3亿9400万元资源,积极培育师资、建立职能模型,让海洋素养成为全民基础教育的一环。
中度颱风「桦加沙」(Ragasa)逼近,中央气象署已发布海上及陆上颱风警报,国家海洋研究院22日提醒,颱风中心即将进入巴士海峡,其所引发的长浪将率先抵达台湾东部及南部沿海,呼吁民眾在颱风前中后期务必提高警觉,暂停海边游憩与渔捞活动。
高雄有渔民在16日晚间到高雄外海捕捞白带鱼时,意外钓获一尾超过2公尺长、有着巨大双眼的巨型「地震鱼」,17日凌晨送至前镇渔港拍卖,引发话题,摆上摊没多久就被民眾下手买回。专家根据照片鑑定后指出,这尾鱼是石川氏粗鳍鱼,主要栖息于深海,相当罕见,不过地震鱼的出现也令渔民忧心近期可能会发生天灾,对此,专家则说,经科学证实与地震并无直接关联。
海洋委员会主任委员管碧玲今(18)日率海巡署长张忠龙、国家海洋研究院院长陈璋玲及相关主管,出席「2025台北国际航太暨国防工业展」(TADTE 2025),宣布海委会将投入68亿元,于两年内完成海巡无人载具筹建,全面推动「海空一体,精锐海巡」蓝图,强化海域侦监与执法能量。
115年全国大专校院运动会由国立中央大学承办,校方日前史无前例前往北极引燃圣火,高举台湾原住民工艺的圣火火炬,路线从最北边的全球种子库(Seed vault)出发,象徵生命起源与无限希望,期许向全世界传达赛会「无惧.永续」的创新精神。
海洋委员会国家海洋研究院(国海院)与农业部水产试验所(水试所)合作,自112年起推动「大型藻类养殖与碳匯技术研究计画」,以台南七股陆域藻场为核心试验基地。国海院负责藻场建置、藻种筛选与量产技术,水试所则将量产的大型藻布放至离岸风场,并进行高值化产品开发与碳封存测试。海委会主委管碧玲日前赴七股访视指出,研究计画已採集52种本土藻类,其中约6分之1具产业潜力,值得持续推进。
国立金门大学海洋与边境管理学系师生近日前往实务单位,亲身体验边境查验工作,落实课堂理论与现场实务的结合。系主任马祥佑表示,该系立基于金门海岛与边境前沿的特殊地理条件,紧扣全球海洋事务发展脉动,发展出兼具理论与实务的专业特色,为全国唯一聚焦海洋与边境管理的学系。
海洋委员会国家海洋研究院主办的第六届全国儿童海洋绘画比赛,8月2日在高雄港务分公司贵宾船举行颁奖典礼,共有84名国小学童脱颖而出,由国海院院长陈璋玲亲自颁奖,获奖学生与家长同欢,现场气氛温馨热闹。
台湾鱼类研究成果再添一笔。国家海洋研究院近日于学术期刊《Marine Research(海洋探索)》第5卷第1期刊出文章〈A Review of the Taxonomic History of Taiwan's Fishes(台湾鱼类分类歷史回顾)〉,由鱼类学者邵广昭与何宣庆共同撰写,详实记录台湾鱼类分类研究百年来的发展脉络与代表性成果,展现台湾在国际鱼类学界的重要地位。
暑假来临,许多民眾戏水消暑却易忽略水域活动隐藏的危险。民眾应选择有合格救生员值勤的安全水域,避免接近有「禁止从事水域游憩活动」或「水深危险」等水域。新北市热门戏水景点如石门白沙湾、金山中角湾、福隆海水浴场及三峡大豹溪等地,均有合格救生员及新北市消防局派驻民间救难团体驻守,并配有救生艇及各救生设备随时待命。
为推动全民海洋素养教育,海洋委员会国家海洋研究院25日在国立海洋科技博物馆举办「OSS出任务」成果发表会。海委会主委管碧玲表示,透过OSS这套启发性的教材与社教场馆协力,将进一步推动全民海洋素养教育,从孩子开始认识海洋、了解海洋。
近来天气炎热,海域戏水意外频传,7名国、高职生15日到屏东枋寮渔港附近海域戏水,疑遭暗流卷走溺水,19岁黄姓高职生失踪,16日上午被发现时已不幸身亡,友人表示黄见朋友溺水前去营救而牺牲;37岁法籍男子与女性友人16日下午到新北市淡水沙崙海水浴场戏水,疑遭海浪卷走,海巡人员迅速寻获送医仍不治。
屏东枋寮渔港红灯塔海域15日发生一起学生溺水意外,7名学生戏水时疑因体力不支,其中1人不幸罹难。海巡署获报后,迅速派遣巡防艇赶抵现场,成功从险境中救起6名学生。海巡署表示,随着暑期即将来临,特别呼吁民眾,从事各类海上活动前务必提高警觉,并善用海洋委员会国家海洋研究院研发的「Go Ocean海洋游憩风险平台」,掌握即时海象资讯与风险预警灯号,确保自身安全。
端午节前后全台传7起溺水意外,台东县成功镇1名陈姓高职生2日在岸际戏水溺毙身亡,绿岛乡1名墨西哥籍游客5月底戏水失踪,迄今下落不明。成功大学近海水文中心教授董东璟表示,夏季海象常伴随离岸流、暗流与偶发大浪,误入难以脱身。
端午节前后1周,全台发生7起戏水意外,成功大学近海水文中心教授董东璟指出,夏季海象虽不若颱风剧烈,却常伴随离岸流、暗流与偶发大浪,这些水动力特性肉眼难辨,却具有极强拉力,加上人类游泳速度远不及流速,一旦误入几乎难以脱身,许多溺水事件正是发生在外观看似安全的潮间带与近岸水域。
臺、法联手升起共好之帆,缔结守护海洋之约!海洋委员会、法国在台协会与宜兰县立岳明国民中小学,5月19日假淡水渔人码头举办「携手国际.航向蔚蓝」启航典礼,来自臺法两地的师生们,将以6天的旅程,探索通向世界的蓝色航道,在跨越国界的学习中播下友谊的种子,在海洋的怀抱里共筑永续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