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復振航海文化力的搜寻结果,共09笔
海洋委员会推动「復振航海文化力」计画,首度以戏剧、音乐与光影艺术跨界形式诠释海洋文化。9日下午2时,「艺起海洋-海洋新创戏剧展演」于高雄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登场,以音乐、舞蹈与多媒体影像交织出人与海的诗意对话,展现台湾海洋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当代创造力。
海洋委员会与宜兰县立兰阳博物馆携手推动,「乌石港正口200年—宜兰传统舟船復振计画」,26日于宜兰乌石港旧址举行传统舟船修復试航仪式,匯集匠师技艺、学术研究与社群协力,两艘修復完成的传统木船再次重返水域,不仅见证传统造舟技艺的传承,更象徵台湾海洋文化的再航。
台南市安南区的年度大戏《洄流.归潮》将于18日下午14时30分,在台江文化中心隆重演出!安南区是台湾海洋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深化地方艺文推广,彰显台江独特的人文风貌与海洋记忆,安南区公所与中华海洋观光与农业特色振兴协会共同筹办这部「与海共创台江大戏—《洄流.归潮》」,并获得海洋委员会「復振航海文化力计画」资源挹注,由30位素人演员担纲演出。
海洋委员会今年出版的海洋永续读本《发现我的海洋DNA》上月30日下午在高雄驳二8号仓库Pinway举办新书发表会,本书由古碧玲总编辑执笔,透过15个主题勾勒出臺湾与海洋紧密相关的五大面向,海洋委员会期待读者从歷史、文化生活、产业经济、生态保育、永续治理的经典范例,让民眾对于海洋的影响有更深刻的体会与想像。
海洋委员会推动「復振航海文化力」计画,透过「金山蹦火渔村体验活动」与新北市政府一起为保存、发扬无形文化资产「金山磺火捕鱼蹦火仔」共同努力,藉由文化路径「鱼路古道」及牵罟串连起来的文史脉络,共同编织出北海岸可亲的海洋故事。
海洋委员会今年推出以「船」为载体、「出航」为核心架构的「復振航海文化力」计画,藉由公私协力,与台东县南岛社区大学发展协会合作,透过「竹筏帆船跨越黑潮往返绿岛计画」,靠着人力和风力、潮流,完成Torik Sanayasay号的首航,一步一步重现祖先乘风破浪的歷史航路。
海洋委员会今年推出以「船」为载体、「出航」为核心架构的「復振航海文化力」计画,台东县南岛社区大学发展协会透过「竹筏帆船跨越黑潮往返绿岛计画」,完成Torik Sanayasay号的首航,26日在交通部观光署东部海岸国家风景区管理处阿美族民俗中心举办成果发表会。
为缩短国人在意识上与海洋的距离,海洋委员会今年推动为期四年以「船」为载体、「出航」为核心架构的「復振航海文化力」计画,期藉由传承用海智慧、重建舟船技艺、提升航海能力及串连特色进海文化等策略,以展览、出版、实作等方式,重拾并新创与海共生的航海技艺与用海智能。
海洋委员会为推动海洋教育,今年海委会将利用6月15日举办国家海洋日活动的机会,结合「復振航海文化力-航海大会师」活动,将准备多艘游艇、帆船、独木舟,规画邀请特殊需求学童一同体验海上航行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