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何应钦的搜寻结果,共18笔
已故名将孙立人次子孙天平日前透露,已正式向大陆国台办提出申请,希望能将父亲孙立人的遗骨迁回安徽故里安葬,大陆国台办29日表示正在了解核实中。陆委会副主委梁文杰30日则说,只要孙家家属达成共识,政府立场没有准或不准问题,但也提醒当年许多来台将军迁回大陆安葬的案例不多。
宋子文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作出贡献,防止南京国民政府分裂。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宋子文第一次回到故乡海南文昌视察,但来去匆匆,原来发生了「西安事变」,他得赶回南京稳住国民党鹰派军人和政客,使其不能藉故动武。并偕妹妹美龄亲赴西安跟张学良谈判,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作出重大贡献。张学良的亲信郭增恺在《一个歷史问题的交待》中说:「自一九三三年(宋子文)与蒋先生在牯岭争论而离开财政部后,一直就处于被南京政府所忌刻的地位。及事变发生时,南京还有人怀疑他与张杨通谋。宋子文之前往西安,就他与蒋先生那几年的关系说,总算得上是公尔忘私」。「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了,但张学良遭到软禁,杨虎城被投狱,宋子文内心很感歉仄不安。郭增恺回忆说:「宋先生在病榻上痛苦的语我:『你的话一些没错。第一次往西安前你在这里说过:事情一定解决,结果则八面不讨好!』然移时后,他又嘆道:『除了避免一次战争,少死几万青年外,我们没有做出甚么!』」。其实避免一场战争,少死几万青年已是功德无量。而且不仅于此,设使「西安事变」不能和平解决,南京跟西安开战,国民党马上分裂,中华民族也大分裂,试问还能统一全国力量全面抗战吗?中国还坚持到一九四五年取得抗战胜利吗?当然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不只是靠宋子文兄妹之力,共产党周恩来乃至斯大林都出过力,而斯大林之所以主张释放蒋,目的是让中国军队拖住日军主力,使其无力北进配合德军两面夹攻苏联。假如无宋子文兄妹介入,让何应钦等鹰派发动内战,则周恩来、斯大林即使想调停也将成为不可能。
赖清德总统今(15)日发文仅提「终战」,未提对日抗战、日本战败投降等文字。退役中将帅化民痛批「莫名其妙」,不读歷史也要有常识,日本投降就是投降!还想抹煞中华民国国军在抗战的贡献。
台光电总部,已经在桃园观音矗立30多年了,7月1日,烈日当空,厂区建物被晒得明晃晃地,今周刊採访团队拉开这扇向来不对媒体公开的总部铁门,探访这座神秘的CCL(铜箔基板)王国。
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终战80周年,对人类来说意义重大,对目前仍持续进行的战争─乌克兰与中东─更具有警惕作用。而二次大战结束的「终战纪念日」与「对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虽然各国略有不同,但意义是一样的,即人类应追求和平与避免战争。令人忧心的是,除了中东长期衝突至今仍纠缠不清,缠斗3年的乌克兰战争持续恶化,台海与南海爆发衝突的危机不断升高,这对二次大战终结80周年来说显得格外讽刺。
去年的今天蓝白合君悦会柯文哲签订六点协议揭开政党轮替序幕。不料一年后的今天,背弃盟誓的民眾党主席柯文哲已因北市长任内贪污涉案遭羁押、延押至今。纵然有侦查不公开泄漏案情之嫌,然而因此从而揭露的检调事证以及过往柯不避瓜田李下与财阀主动亲好的作风,已让多数人民难以对柯持信任立场对待,此也直接反映在柯的自家遭搜索后,至今一切动员声援活动呈现软弱无力到场状况寥寥可数,以及涉及民眾党与柯本人的民调严重下挫的窘境。
四 做成「制裁」的结论,又是根据什么样的逻辑呢?如果理解当时两岸三地媒体世界大变动的趋势,各种对两岸政治领导人诬蔑、揭露的八卦书籍和文章到处都有。江南《蒋经国传》的内容,其实大都逃不出坊间流传的耳语,估计《吴国桢传》也写不出什么太惊天动地的内容。那么,台湾的情报单位,为什么要大动干戈、筹划一个到美国那么敏感的地方,执行制裁的任务呢?刘宜良的爆料有到那么高国安层次的顾虑吗?在我看来,「三面间谍」,做为制裁的理由是相当薄弱的,当时的媒体环境(现在恐怕更严重),因各方面的争取所产生的种种讯息交易,应该是相当普遍的事,能不能认定它就是间谍行为,恐怕还有检讨的空间。严格说来刘宜良不能算是我方正式的谍报人员,作为付费的线民,能不能以「制裁」的理由加以约束,这都令人质疑。
民国34年9月9日,日本于南京市向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蒋中正宣布投降。当日上午9时,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一级上将在南京陆军总部(原黄埔军校)大礼堂主持受降典礼,日本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寧次大将在日本投降书上签字。
针对日本首相岸田文雄15日向靖国神社供奉「玉串料」(祭祀费),以及日本政府多名内阁成员前往靖国神社参拜一事,韩国政府对此表示深切失望和遗憾。前立委蔡正元提到,日本天皇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台湾、澎湖归还中国立即生效,台湾光復节其实应该订在这天。
《辜显荣翁传》三次出版目的皆为「存史」之用,而两本中文版的问世又与辜宽敏的支持与授权有密切关系。1995年,杨永良教授接受前日本文摘社的邀约,完成《辜显荣传》的中译本,后因种种因素迟至2006年才由吴三连史料基金会出版,总编辑为张炎宪、执行编辑为曾秋美。杨教授序文中感谢辜宽敏坚持毫不删节地译出全文,并大力支持促成该书发行,但此中译本的知名度应不高,时隔一甲子问世并未普及化,因为许玉暄(许丙孙女、杨肇嘉侄外孙女)未见过此中译本。2017年她在厦门大学才「初见」日文版《辜显荣传》,虽有意翻译出版,但苦无佐证资料及照片,二年后与辜显荣外孙黄达夫(黄逢平与辜津治之子)结识后,经由其提供家族照片,再由辜宽敏授权,于2020年由苍壁出版社再度出版。
当我们要阐发外省族群的眷村文化,就要厘清「眷村文化」的范围,使得「群内人」与「群外人」都能认知到这种文化如何真实存在于台湾社会的生活中,如此才能接着展开族群尊重与族群认同,并展开后续研究,敝人撰写前文〈眷村文化是台湾质性飞跃的枢纽〉获得热烈的迴响,呈现政治、教育、风俗、文学、饮食与音乐这六大子领域的眷村文化,现在再补上语言、电影、建筑与军事这四大子领域,合计十个子领域,共同呈现眷村文化的丰富样貌。
国防部编列4400万预算,信誓旦旦要争黄埔「正统」、抢「话语权」,但上一次国军正式修编陆军官校校史,已是半世纪以前的事,不重视歷史,甚至意图切割歷史的结果是,日前《青年日报》社评高分贝抨击对岸统战,提到黄埔校史却竟抄自大陆文章,还非正确内容,这样庆祝黄埔百年,未免有愧先人。
国防部编列4400万预算,信誓旦旦要争黄埔「正统」、抢「话语权」,但上一次国军正式修编陆军官校校史,已是半世纪以前的事,不重视歷史,甚至意图切割歷史的结果是,日前《青年日报》社评高分贝抨击对岸统战,提到黄埔校史却竟抄自大陆文章,还非正确内容,这样庆祝黄埔百年,未免有愧先人。
今年4月28日是《中日和约》签署72周年,这份由中华民国与日本国之间签署的和平条约,为从1931年9月18日开始的中日战争划下了句点。从中华民国的角度来看,这份和约完全没有任何问题,虽然中华民国是在1941年12月9日才正式对日本宣战的,但是双方的局部武装衝突确实从「九一八事变」就已经开始,全面抗战则是在1937年7月7日爆发。
考量到《旧金山和约》即将在1952年4月28日生效,《中日和约》也必须要在这一天以前签署完成。该与哪一个中国签署和约,立即成了兼任内阁总理大臣与外务大臣的吉田茂一个伤脑筋的问题,因为如果纯粹从法律视角来看,日本并没有对中国宣战的纪录。既然没有宣战纪录,又该如何签署和平条约?
我听到齐邦媛3月28日逝,想也当然。我与她80年代识,谈很多。这些年来,我有想去长庚养生村看她,但也太久了,后来都不想了。
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国府高层参谋机构一是负责国防计画的参谋本部,一是负责军令的军委会,两机构合组有如日德参谋本部。卢沟桥事变起,蒋中正向前线发出很多电报指示机宜,他对中央军事机构发出的第一则命令,就是经军委会办公厅主任徐永昌转给参谋总长程潜,其后诸多透过参谋本部的部署指令,即是运用参谋组织应付外来威胁。梳理国府高层参谋组织(参谋本部、军委会和后来改组的军委会第一部)在中日战争之初的主要作用,概有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