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剪刀差的搜寻结果,共19笔
本周中美衝突再影响市场投资气氛,导致美股下跌1.1%,欧洲与日本表现也平平,分别上涨0.1%与下跌0.6%。新兴市场整体上涨0.2%、优于成熟市场,台股涨幅达1.3%仍是相对较佳者,而印度表现则独占鳌头,升1.6%。
中国人民银行15日公布最新金融统计,今年9月新增信贷达人民币(下同)1.29兆元,低于市场预期的1.47兆元,但较8月的5,900亿元大幅回升。市场分析,9月重点行业扩张和消费贷贴息政策上路,为信贷增长创造有利条件。
中国人民银行12日公布8月金融数据,今年截至8月底,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人民币贷款余额和广义货币(M2)分别年增8.8%、6.8%和8.8%,反映在大陆经济转型至中高速成长的过程中,金融数据整体也保持在较高的增速。值得注意的是,M1和M2的「剪刀差」(两者差值)缩小至2.8的百分点,为逾四年最小差距,显示更多资金转向活期存款,有助消费和投资。M1(狭义货币总计数)包含现金和活期存款,反映现实的购买力;M2(广义货币总计数),则是M1加上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等相对不流通的资金。当M1增速大于M2增速,代表消费意愿强劲,若M2增速大于M1增速,则可能意味着储蓄较为活跃,但消费相对疲弱。
继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0年来首次收缩后,大陆8月份银行贷款有所回升。中国人民银行12日公布8月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数据报告,显示8月底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人民币(下同)433.66兆元,年增长8.8%。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65.42兆元,年增长6.6%。
美国联准会(Fed)主席鲍尔在Jackson Hole上提及「目前政策立场仍属紧缩,但随着展望与风险平衡的变化,可能需要调整政策立场」,因措词鸽派带动9月降息预期,现时利率期货已反映今年余下时间降息两次。美国经济数据优于预期,就业市场略为放缓,但目前无明显衰退威胁,7月整体及核心CPI分别为2.7%及3.1%,通膨风险依然存在。
本周全球股市出现上升走势,成熟市场整体升1.9%,其中美股升2.0%,欧洲与日本分别升1.4%与3.9%,日股再次展现强势。新兴市场整体上升0.9%,升幅落后成数市场,扭转连续数周优于成熟市场的格局。新兴亚洲表现相对较佳,但升幅也仅1.0%,整体市场呈现震盪居多,新兴拉美较弱,因巴西回吐早前部分升幅。
本周美国公布的CPI备受关注,市场希望从中了解美国贸易政策对物价的影响。数据显示,美国6月通膨年增幅由2.4%升至2.7%,月增由0.1%升至0.3%;核心CPI年增幅由2.8%升至2.9%,数据大致符合预期,月增由0.1%升至0.2%。整体通膨受能源价格波动而回升,现时油价回稳,下月整体通膨可能降温。
中国人民银行14日最新公布,6月份,新增信贷达人民币(下同)2.24兆元。此一规模不仅较5月的6,200亿元大幅增长,亦远高于市场预期的1.8兆元。显示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加大支持,信贷投放力度有所增强。
小编今天(7)日精选5件国内外重要财经大事。4月、5月连续受股、匯、债衝击,市场担忧寿险业获利、净值恐会惨不忍睹。寿险业高层认为,这波新台币暴升,因寿险业长期持有大量美元计价资产,帐面将大幅缩水,目前新台币升势放缓,但未来若升到25、26元,大多数寿险净值比都会掉到3%以下的净值危机,为避免受重伤,已祭出三招因应,一是强化资本结构与调整资产配置,二是产品策略,三是集团资源调度。
新台币持续升值的走势6日出现重大变化。早盘大幅升值的表现遭逆转,在央行干预下,兑美元匯价终场以贬值1.35角、30.28元报收,与此同时,新台币即期匯价和一年期无本金交割远期匯率(NDF)间价差,5日最高扩大到3,000点、创逾20年来最高水准,虽收敛但折幅仍维持在500点上下,匯率严重剪刀差扩大,市场忧心风险难以分散,预期心理仍将引导新台币匯价偏升整理,持续叩关2字头。
两性畅销作家小彤近年在日本看屋、买房买出乐趣,无奈去年一场突发的健康意外,让她发现罹患胰臟癌,且花了9个月治疗。身体比较稳定后,她的「海外第一飞」依然选择熟悉的日本、住自己东京的新家、同时寻觅新标的;过去赴日可以轻松日走2万步的她,如今深感体力大不如前,还因为一把小剪刀差点回不了台湾。
中国人民银行14日最新公布,2024年12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和新增信贷均回升,广义货币总计数(M2)年增率升幅扩大,狭义货币总计数(M1)降幅收窄,金融数据表现有所好转。
日前召开的大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定调2025年将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此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目前银行业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6.6%,和国际主要经济体相比仍有下调空间。他说,接下来将加大货币政策调控的强度,并提高精准性,以有效推动增量政策落地见效。
中国人民银行13日晚间公布最新金融数据,受地方化债行动影响,2024年前11个月,大陆社会融资增量与新增人民币贷款均逊预期。此外,广义货币总计数(M2)年增速小幅回落,狭义货币总计数(M1)降幅收窄。
中国人民银行11日公布最新金融数据,随着增量政策见效,10月货币供给回暖,广义货币总计数(M2)和狭义货币总计数(M1)年增率皆出现回升。但值得注意的是,10月新增信贷仅人民币(下同)5,000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也仅为9月的4成,可见资金水位虽上扬,但需求依旧低迷。
大陆海关总署10日公布最新统计,以美元计价,8月出口年增率为8.7%,较上月7%增加1.7个百分点,优于外媒预期约6.5%。但进口仅年增0.5%,较7月7.2%大幅缩水6.7个百分点,显示内需不振比外媒预期更重。合计前8月整体外贸总额达到4兆210亿(美元,下同),年增3.7%优于前7月的3.5%。
在大陆公布第二季GDP增速不如预期之后,中国人民银行向市场大举挹注流动性,光是15日、16日两个交易日,就透过公开市场逆回购(附卖回)操作,累计注入人民币(下同)8,010亿元的短期资金活水,其规模之大,几乎逼近一次大力度降准。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近日公布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底,境外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托管余额为人民币(下同)3.67兆元,较去年11月底增加约1,800亿元,也是境外机构连续四个月增持中国债券,增持总额达4,900亿元。总结去年全年,外资增持中国债券2,800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12日傍晚公布社会融资与金融数据,2023年12月新增贷款与社融规模均逊于市场预期。不断下滑的人民币存款方面,12月存款增幅锐减至不足人民币(下同)千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