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寻结果

以下是含有动态清零的搜寻结果,共21

  • 陆「十四五」加强金融监管 出清7000家僵尸机构

    陆「十四五」加强金融监管 出清7000家僵尸机构

    新华社15日报导,「十四五」时期是中国大陆金融业成果丰硕的五年。截至6月底,中国银行业总资产近470兆元(人民币,下同),位居世界第一;股票、债券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外匯存底规模连续20年位居世界第一;全球最大信贷市场和第二大保险市场地位更加稳固。

  • 潘功胜:陆货币政策续适度宽松

    潘功胜:陆货币政策续适度宽松

     针对美国联准会(Fed)18日凌晨降息一码一事,中国人民银行(大陆央行)行长潘功胜22日表示,大陆的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均衡」的原则。强调目前大陆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经济持续回升走俏与金融市场稳定,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 社评/中共再一次的自我改革

    社评/中共再一次的自我改革

     中共政治局是大陆权力核心,6月间审议《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工作条例》,海内外舆论赋予各式各样的解读与联想,其中不乏集权或削权这类宫斗剧本,若探究其条文纲目并瞭解其脉络和影响,当知其目的是为提升决策品质、厘清党政分工,是中共再一次的自我改革。

  • 旺报社评》中共再一次的自我改革

    旺报社评》中共再一次的自我改革

    中共政治局是大陆权力核心,6月间审议《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工作条例》,海内外舆论赋予各式各样的解读与联想,其中不乏集权或削权这类宫斗剧本,若探究其条文纲目并瞭解其脉络和影响,当知其目的是为提升决策品质、厘清党政分工,是中共再一次的自我改革。

  • 陆脱贫攻坚进入最后一年:累计帮扶680万人

    陆脱贫攻坚进入最后一年:累计帮扶680万人

    根据央视新闻报导,今年是大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雨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大陆农业农村部方面指出,截至6月底,全大陆累计帮扶超过680万监测对象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让脱贫攻坚成果得到持续巩固拓展。

  • 头条揭密》北京猛推刺激消费政策 大陆民眾真的有钱不敢花?

    头条揭密》北京猛推刺激消费政策 大陆民眾真的有钱不敢花?

    一年多前曾因「「老百姓有钱不敢花」而遭各界炮轰的大陆央视节目主持人白岩松,在今年人大、政协两会显然已改变了观念,他认为民眾是缺乏消费能力而非缺乏消费意愿,。许多大陆经济学者专家指出,与前几年或许还有因为房市的乱象而有消费意愿低迷的问题,但是自房价崩跌后,已经转化成消费信心与消费能力不足的问题,而且情况已迅速恶化并向其他经济领域扩散。

  • 不要认为中共政权摇摇欲坠

    不要认为中共政权摇摇欲坠

     曾遭北京两度制裁的美国国务卿卢比欧,上任后并未被北京拒绝往来,但王毅在与他通话时用「好自为之」,表达对其过往反中立场的不满。北京对卢比欧「既接触、又抗议」的灵活手段,正是中共政权特质的缩影:战略清晰、有定力,战术灵活、会调整。

  • 旺报社评》再认识中国大陆系列二:不要认为中共政权摇摇欲坠

    旺报社评》再认识中国大陆系列二:不要认为中共政权摇摇欲坠

     曾遭北京两度制裁的美国国务卿卢比欧,上任后并未被北京拒绝往来,但王毅在与他通话时用「好自为之」,表达对其过往反中立场的不满。北京对卢比欧「既接触、又抗议」的灵活手段,正是中共政权特质的缩影:战略清晰、有定力,战术灵活、会调整。

  • 大陆已建立28个跨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大陆已建立28个跨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大陆央视报导,中国大陆国家发展改革委27日指出,大陆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不断健全。截至11月,大陆累计已有24个省(区、市)建立28个跨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大陆一半左右森林、草原已纳入补偿范围;近1/3县纳入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范围;超过2亿农牧民享受到补偿政策。

  • 湖北十堰南水北调 世界上最伟大的现代公共工程

    湖北十堰南水北调 世界上最伟大的现代公共工程

    现在,北京每3杯水中,就有2杯来自湖北十堰丹江口水库。有了这杯从湖北运送至北京的「南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的1亿多人不再为饮水发愁,许多地方告别长期饮用高氟水、苦咸水的歷史;有了这杯「南水」,大陆华北受水区通过生态补水,多地浅层地下水位至少上升1米,河北滹沱河、白洋淀等一大批河湖重现生机,有了这杯「南水」,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有了持续水资源保障。「南水北调工程」,民生之水、生态之水、发展之水。

  • 我见我思-大陆经济是下行?还是转型?

    我见我思-大陆经济是下行?还是转型?

     房地产市场崩跌、国内消费下降、美国科技围堵、欧盟针对电动车调查、国际信评评比的下修、人民币匯率贬值…,长红40年的中国大陆经济,面临空前的严峻。

  • 採三大行动稳电力供应 陆今夏供电 估年增逾1亿千瓦

    採三大行动稳电力供应 陆今夏供电 估年增逾1亿千瓦

     近年大陆各地限电、断电消息频传,2024年大陆政府正严阵以待,宣布坚守不发生大规模停电事故、不发生大规模拉闸限电的底线,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大陆能源局29日指出,2024年以来,电力消费延续急增态势,第一季全社会用电量年增9.8%至2.34兆千瓦时,预计今夏期间,用电负荷还将快速增长,最高负荷年增超过1亿千瓦,电力保供将面临一定压力。

  • 骑自行车外出自带水杯 中国要求公务员习惯过紧日子

    骑自行车外出自带水杯 中国要求公务员习惯过紧日子

    中国近几年因财政紧缩要求公务员「习惯过紧日子」,各地官员们的反应非常迅速,许多地方政府已制订新的公务费用准则来减少开支,除削减公务车预算、要求官员调高空调温度之外,还要减少购置新设备、节约公务用纸,同时在出行时骑自行车与自带水杯。

  • 工商社论》对大陆经济前景的宏观思考

    工商社论》对大陆经济前景的宏观思考

     去年新冠疫情结束以来,由于大陆经济恢復情况不如预期,因此中共不断提出各种救市政策。然而,即使如此,西方「屠龙派」仍认为,由于大陆旧经济模式无以为继,且又面临房市疲软、消费不振、通货紧缩、债务高涨、劳动人口下降、外资撤离、贸易壁垒、经济趋缓等问题,因此就算不会马上崩溃,也将溃而不崩。对于不断「唱衰」大陆经济的言论,中共除了多次重申并举证「中国崩溃论」早已崩溃,并一再强调大陆存在制度、需求、供给、人才等优势,因而迴旋空间大、机遇大于挑战。面对这样两极的看法,根本的问题是:究竟该如何评价大陆经济前景?

  • 陆吸引外籍人士回归 《华尔街日报》:重建信任需一段时日

    陆吸引外籍人士回归 《华尔街日报》:重建信任需一段时日

    为了摆脱多年来因疫情而陷入的孤立,中国政府正在发动魅力攻势,希望吸引外国人回归。中国眼下所处的孤立境地,正在削弱这一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华尔街日报》分析,目前这波魅力攻势可能更难奏效,企业高管和外交官表示,重建信任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 输陆转正 2024前两月出口估增逾6%

    输陆转正 2024前两月出口估增逾6%

     财政部公布2024年元月出口情形,金额371.9亿美元,年增18.1%,2月则受到农历春节因素,预估会呈现负成长。合併1、2月出口来看,财政部预估年增6.6到8.6%,復甦态势未变。另对中国大陆出口挥别黑暗期,年增率17.2%,也创近2年来最大的增幅。

  • 陆2024年春运民航运输旅客量 预计将达8000万人次

    陆2024年春运民航运输旅客量 预计将达8000万人次

    据大陆央视新闻报导,今天(1月8日)下午,中国民航局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春运将从1月26日开始,3月5日结束,共计40天。据预测,春运期间民航运输旅客量将达到8000万人次,日均200万人次,有望创歷史新高。

  • 大陆将公布2023年人口数据 预计负增长状况恶化

    大陆将公布2023年人口数据 预计负增长状况恶化

    据自由亚洲电台报导,中国大陆国家统计局将于明年1月17日公布最新人口数据。外界预期,伴随新生儿出生率下滑,中国大陆人口负增长的状况正持续恶化。

  • 外媒:房地产拖累制造业服务业 中国经济恐陷入恶性循环

    外媒:房地产拖累制造业服务业 中国经济恐陷入恶性循环

    中国经济復苏正被一组环环相扣的障碍所阻挠,外媒分析称,由于低迷的劳动力市场和消费者信心,中国很难恢復国内房地产市场活力。但是要改善消费者信心并提振劳动力市场,还有赖于更加健康的房地产行业。除非中国政府能找到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否则经济復苏将持续步履蹒跚缓步前行。

  • 时隔25年!台股超车港股

    时隔25年!台股超车港股

     外资11月狂撒2,221亿元银弹押宝岁末行情,加权指数28日大涨203点收17,341点,反观恒生指数持续走疲,盘中最低下探17,303点,使台股相隔25年超车港股再现「黄金交叉」,写下重要里程碑。法人认为,港股復甦仍需等待陆港景气回温,但AI需求明年看好,一旦超车,台股有望保有领先地位。

回到页首发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