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动物通道的搜寻结果,共14笔
新华社报导,在西藏可可西里无人区,有一群巡山队员,用青春和生命,守护着藏羚羊的「大产房」。从守护野生动物通道到设立藏羚羊救助站,从定期巡山到当好「羊宝宝」的「奶爸」,可可西里已连续16年无盗猎枪声,藏羚羊数量从救护初期不足2万只,稳步发展到现在7万多只,整个物种从「濒危」转向「近危」。
公私协力推动保育,林业保育署屏东分署设计「友善草鸮标章」,鼓励农友投入友善农业、提高草鸮族群存活率。而台东则是推动区域绿网有成,林业保育署台东分署16日举办成果分享会,由官学界分享多项公私协力成功案例,提供更多野生动物栖息与移动空间。
林业保育署台东分署16日举办台东区域绿网成果分享交流会,盼强化串连浅山地区的生态环境、中央部会、地方政府、民间团体及社区伙伴分享跨域合作推动生态保育成果,聚焦濒危物种保育、河川生态廊道建置、水田溼地保护与社区参与等行动等公私协力案例。台东分署邀请更多民间团体与企业加入,守护台东珍贵的自然资产。
为推动国土生态保育绿色网络建置计画,林业及自然保育署台东分署与经济部水利署第八河川分署合作在卑南溪口造林復育,首度拍摄到蓝腹鷴、麝香猫及台湾野山羊等分布于浅山的保育类野生动物,为台东区域绿网推动成果留下新纪录。
原为浅山野生动物的保育类蓝腹鷴、麝香猫、及台湾特有的台湾野山羊近期现踪台东卑南溪口,林业保育署台东分署表示这是首次发现,相当惊喜,显示生态造林有助形成动物友善通道,也为台东区域绿网推动成果留下新纪录。
南投县九九峰在921大地震时受创,经林保署南投分署实施集水区防砂治理工程,土砂有效抑制,植生回復9成以上。林保署南投分署强调,防砂治理工程没有新设坝体,以回收废轮胎及型钢强化既有坝体,纳入木排桩护岸、砌石护坡、动物通道等设计,减少鸟嘴潭人工湖的土砂淤积,也友善石虎等野生动物。
九九峰在921大地震时受创,经林保署南投分署实施集水区防砂治理工程,土砂有效抑制,植生回復九成以上。林保署南投分署强调,防砂治理工程没有新设坝体,以回收废轮胎及型钢强化既有坝体,纳入木排桩护岸、砌石护坡、动物通道等设计,减少鸟嘴潭人工湖的土砂淤积,也友善石虎等野生动物。
苗栗县政府3日与长春化工苗栗厂签署「生态保育合作备忘录」,持续推动濒危物种保育及栖地维护。长春化工自2023年起认养苗29线友善动物导设施,以实际行动守护浅山地区这片全台最大的石虎栖息地。副县长邱俐俐强调,苗栗县拥有87%的缓坡地形,总面积达1520平方公里,这些环境不仅是居民的家园,更是维繫生态平衡的重要资源。
交通部高速公路局2009年起于国道沿线实施动物友善措施,包括道路致死调查、设置动物防护网及动物廊道等,其中高公局南分局2021年更进一步在国道3号东山服务区东侧土地进行栖地营造,让动物繁衍生命,除了提供动物「浅山庇护场」,同时也可做为环境教育的场域。
林铁及文资处积极以轴带概念进行文化资产保存与活化,更在国际技术交流合作、调查研究、教育推广、在地化合作、管理维护等多元面向耕耘,努力找回国民共同记忆,并与现代生活产生对话连结,让阿里山林铁价值被世界看见。阿里山林铁因风灾中断多年,全线通车最后一哩路「42隧道」预计2023年底完成隧道基础工程,各界热切期盼的全线通车可望于2024年实现。
林业及自然保育署台中分署歷经2年规画设计、生态监测,着重节能减碳及在地沟通,以生态理念修復雪山坑溪桥涵,于今年完成雪山坑防砂坝整建工程,打造部落人车安全的通行空间,更营造丰富的生物栖地。林业及自然保育署台中分署28日表示,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雪山坑防砂坝整建工程荣获公共工程委员会公共工程水利类金质奖佳作的殊荣。
南投县水里乡民和村益则坑溪因土砂冲淤失衡,水流纵横向冲刷,造成河堤等既有构造物多处淘空,影响下游安全,林业保育署南投分署进行「峦大区第25、26林班坑沟整治工程」,兼具生态保育,歷经数次颱风豪雨考验依然安全无虞,获公共工程水利类金质奖。
苗栗县政府从2019年起,启动苗栗县濒危物种及重要栖地生态服务给付推动计画,迄今已成功救援20多只石虎,发出逾千万元奖励金。县府也举行表扬大会,向献身石虎保育工作第一线人士和社团致敬。
林业保育署宜兰分署透过红外线摄影机意外的发现,太平山国家森林游乐区的动物们,藉由脱困通道上、下排水沟的集水阴井及路面下排水涵管或箱涵,往来于林道两侧山坡,安全「过马路」,成了森林里另类的动物穿越道,且超萌模样全让摄影机镜头捕捉到,可爱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