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埃及斑蚊的搜寻结果,共79笔
疾管署今日(5)公布,新北市新增首例本土登革热病例,为一名居住于汐止区的60岁女性,10月下旬出现头晕、全身轻微酸痛症状,隔日发烧、肌肉酸痛至诊所就医,5日后症状未缓解,经通报检验确诊登革热第一型。个案无国内外旅游史,主要活动地为住家,研判为本土散发病例,感染源待厘清。
全球屈公病疫情持续升温,2025年累计已逾44万例,台大公卫学院蔡坤宪副院长示警,高雄等南台湾城市具备「海空双港频繁往来、气候适合病媒蚊繁殖、民眾零抗体」三大条件,屈公病恐成未来蚊媒传染的重大威胁,高雄市长陈其迈呼吁政府、企业与市民携手合作,落实防蚊措施,避免疫情入侵。
金门县卫生局15日接获卫福部门医院通报2例疑似屈公病病例,经採检送验疾病管制署后,于17日检验报告结果为阳性,确定为境外移入屈公病确诊个案,立即启动疫情调查与防治作业,针对个案居住村里进行登革热病媒蚊密度调查,并加强社区防疫宣导。另结合环保局及乡镇清洁队人力,完成个案住处周边之喷药作业及孳生源清除工作,以防范疫情扩散。
疾病管制署今(21)日表示,国内上周新增2例屈公病境外移入病例,为本国籍50多岁同住家人,居住于金门县,今年10月初至中国广东省潮州市旅游,10月7日返回金门,10月9日起陆续出现发烧、关节痛、红疹等症状,于10月14日至医院就诊,经採检送验后确诊。2名个案均已痊癒,将持续监测至11月6日。
【认识登革热】
本土登革热又增3例!疾管署今日(2)公布,桃园市登革热群聚案再增加2人,为龟山区一名60多岁男性及70多岁女性,整起案件扩大至6人确诊;另外,台北市士林区也新增首例本土登革热个案,为1名80多岁老翁,感染源仍在厘清中。
解密南台湾埃及斑蚊!国卫院与台大研究发现,埃及斑蚊扩散距离约150公尺,证实现行「病例周围200公尺」防治策略有效;研究也显示,都市高密度建筑与狭窄道路,有利病媒蚊扩散,而族群差异则受行政区防治策略影响,呼吁政府加强跨区协调。
受气候变迁影响,全球登革热疫情攀升。台湾本土登革热疫情超过98%发生在台南、高雄、屏东地区,并以「埃及斑蚊」为主要病媒蚊。国卫院最新研究发现,埃及斑蚊有效扩散距离约为150公尺,族群基因分化及存活率,主要受都市地景及人为行政管理影响,呼吁政府提出因地制宜防治策略。
一个国家「全境没有蚊子」,乍听似乎匪夷所思,却是发生在北欧冰岛的真实情况。该国其实不乏适合蚊子生长的水域,但长期冻融循环的地理环境,蚊子幼虫根本来不及长大。只是这样的特殊条件,仍不敌气候变迁,专家警告,「无蚊国」未来很可能失守。
大陆广东省屈公病累积近万例,台湾屈公病境外移入已出现20例,加上高雄市验出8名登革热本土病例,台南市在2大传染病夹攻下防疫升级,台南市卫生局率先全台公家卫生机关,获卫福部通过屈公病检验认证,未来可自行检验,缩短送验时间,提升防疫时效。同时表扬登革热防疫志工队,加强社区防疫能量
高雄市登革热疫情升温,昨日出现今年首例本土登革热病例,并同步新增4例确诊,市府卫生局副局长潘照颖今(26日)说明,指标个案于8月22日出现症状后就医并通报,当晚即确诊,随即展开扩大採检,至今共採检179案,其中3人确诊,2人属于无症状感染。
7月至今接连颱风及外围环流锋面为台南带来好几波豪雨及强降雨,造成部分区域积水成灾,雨停后转变为高温炎热气候,最适合病媒蚊生长,大雨过后病媒蚊阳性率大增。黄伟哲市长提醒防疫团队落实传染病和病媒蚊防治,守护民眾安全与健康。
台北市新闻记者公会主办的114年社会光明面新闻报导奖名单今日揭晓,今年参赛作品近300件,创歷届新高,展现社会对于媒体呈现光明面议题的高度关注。评审委员会由黄肇松担任主任委员,另有王毓莉、庄伯仲、洪琼娟、蔡念中、杜圣聪、赖祥蔚、黄葳威、庄克仁等传播领域专家学者参与审查。
每年6至11月是登革热与屈公病等病媒蚊传染病的流行期,登革热与屈公病是经由白线斑蚊与埃及斑蚊传播病毒的病媒蚊传染病,典型症状包括发烧、出疹、肌肉与关节酸痛、头痛等,其中屈公病的关节痛可能持续数周甚至数月,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品质。
国际屈公病疫情越烧越旺,社群网路近日不断流传,国际屈公病等蚊媒传染病疫情严峻,社群媒体谣传国内恐发生大规模流行等讯息,疾管署特别澄清说明,屈公病为病媒蚊传播之疾病,非人传人,而是经由埃及斑蚊及白线斑蚊传播。
由于全球暖化、极端气候及民眾疏于定期清除病媒孳生源,近两年登革热疫情在南美洲愈演愈烈,而传播登革病毒的斑蚊今年在中国大陆、肯亚、巴西、波利维亚、阿根廷、秘鲁、印度、斯里兰卡、巴基斯坦、法属马约特岛(Mayotte)、义大利、肯亚、模里西斯共和国等国均造成屈公病的疫情,其中中国广东的病例数上升快,促全球卫生官员上紧发条防疫。
疾管署5日表示,国际屈公病疫情持续加剧,全球今年已累计逾25万例病例,亚洲部分,印度病例超过3万,大陆广东近1周即新增2892例病例,且屈公病的病媒蚊与登革热相同,为白线斑蚊或埃及斑蚊。胸腔暨重症专科医师黄轩发文提醒,WHO警告,扩散模式类似20年前全球大流行,并表示蚊子最爱汗味、二氧化碳跟深色衣物,呼吁民眾做好防范。
屈公病全球疫情升温,大陆广东近一周更是新增约3千病例,疾管署已在昨(4日)将旅游疫情建议提升至二级警示。对此,内科医师姜冠宇表示,屈公病容易对小孩、孕妇、长者产生威胁,且长者会有慢性关节后遗症,不过台湾夏天常见的登革热其实更可怕,「因为登革热盛行相对有较高的重症率」,且两者都只能进行支持治疗、没有特效药;姜冠宇也提出两大建议,一是国外旅游避开禁令区,二是国内要开始清除病媒蚊。
屈公病疫情升温,全球今年迄今累计逾25万例病例,大陆广东近一周新增约3千病例,今年累计近7千例,疾管署昨(4日)将当地旅游疫情建议提升至二级警示。医师指出,这波屈公病疫情与全球暖化有直接关联,因气候变迁使病媒蚊活动范围扩大,增加疾病传播风险,免疫力差或年长者要特别注意;医师表示,台湾目前没有屈公病疫苗,最有效的预防方法就是避免被蚊子叮咬。
大陆屈公病疫情延烧,引发关注,美国疾病管制暨预防中心(CDC)对广东发布二级旅游警示。儿科医师吴昌腾指出,屈公病不只有成人才会得,连新生儿也可能被蚊子叮咬而染病,一名12天大的男婴因为感染屈公病而脸部变黑,还有重症个案出现严重肝衰竭须换肝保命,提醒夏天要注意防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