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宏观杠杆率的搜寻结果,共10笔
中国经济上半年实现了5.3%的GDP增长率,这是中国经济对内面临復甦压力对外面临关税威胁的背景下取得的,来之不易。
大陆政府持续透过货币宽松政策支持经济,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27日出席博鳌亚洲论坛期间再度强调,大陆货币政策拥有足够的空间,人行将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及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降准降息。
大陆官方智库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最新宏观杠杆率报告显示,2024年第二季大陆的宏观杠杆率为295.6%,较第一季上升0.8个百分点,上半年累计上升7.5个百分点,在国际间仍处于偏高水准。报告预计,全年宏观杠杆率将上升10个百分点左右,低于2023年全年上升13.5个百分点。
大陆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22日发布「宏观杠杆率报告」显示,2024年第二季末大陆宏观杠杆率为295.6%,较第一季末上升0.8个百分点,上半年共上升了7.5个百分点。其中,居民部门杠杆率较第一季末下降0.5个百分点至63.5%,上半年保持不变;非金融企业杠杆率较第一季末上升0.2个百分点至174.3%,上半年共上升了5.9个百分点;政府部门杠杆率较第一季末上升1.1个百分点至至57.8%,上半年上升了1.6个百分点。报告预计,全年宏观杠杆率将上升10个百分点左右。
国际评级机构惠誉(Fitch Ratings)10日将大陆评级展望从「稳定」调低至「负面」,以反映大陆公共财政前景面临的风险正在增加。对此,大陆财政部10日回应,惠誉主权信用评级方法论的指标体系,未能有效前瞻性反映大陆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的正面作用,强调2024年赤字率按3%安排,除有利经济稳增长,也能较好控制政府负债率,为将来可能风险挑战预留政策空间。
国际信评机构惠誉(Fitch Ratings)10日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等展望下调为「负面」,中国财政部表示遗憾。惠誉是继去年12月穆迪(Moody’s)之后,另一家将中国信评展望调为「负面」的国际信评机构。标准普尔尚未做出是否下调的决定,而是将中国留校察看。
综合港媒报导,国际信评机构惠誉(Fitch Ratings)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等展望下调为「负面」。惠誉是继穆迪(Moody’s)后,另一家将中国信用评等展望转为「负面」的国际评级机构。中国财政部回应称遗憾,并指惠誉的评等未能有效反映中国财政政策对推动经济成长、稳定宏观杠杆率的正面作用。
国际评级机构惠誉(Fitch Ratings)10日将大陆评级展望从「稳定」调低至「负面」,表示下调是反映出大陆公共财政前景面临的风险正在增加。对此,大陆财政部也回应,指出惠誉主权信用评级方法论的指标体系,未能有效前瞻性反映大陆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的正面作用,并说明2024年赤字率按3%安排,除有利经济稳增长,也能较好控制政府负债率,为应对将来可能风险挑战预留政策空间。
据微信公眾号「中诚信国际」消息,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中诚信国际)5日发布公告:维持中国主权信用等级AA+g,评级展望为稳定。
澎湃新闻报导,在22日大陆《财经》年会2024:预测与战略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表示,中国非金融部门杠杆率经歷了几年低迷后,今年连续三季实现上升,但这个杠杆率上升并不意味着经济过热,反而是反映了经济萎缩。事实上,可透过资产变现解决债务问题,中国迴旋余地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