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巴赫穆特的搜寻结果,共20笔
俄乌战争进入第4个年头,现况对乌克兰来说较为不利。他们曾经在2023年试图发动一场战略反攻,计画向南推进,以札波罗热州最大城梅利托波尔(Melitopol)为目标,但是这场反攻却只推进了十几公里,并且收復的几个城镇之后也得而復失。美国《纽约时报》的专题报导称,反攻失败的核心原因在指挥层意见不合,前总司令、现任乌克兰驻英国大使札卢兹尼(Valerii Zaluzhnyi),与现任总司令瑟尔斯基(Oleksandr Syrskyi)对于反攻方向有差异,最终分散了兵力。
《华尔街日报》报导,2024年12月21日,乌克兰使用全机器人部队全歼俄军一支连级部队。这个新闻的真偽还不清楚,因为在俄乌战争中,美西方媒体严重偏袒乌克兰,新闻还有待考证。
俄乌战争到明年2月就要打满3年了,在欧盟与美国空前团结援助乌克兰的情况下,原本应该是一面倒的战争,一度呈现互有胜负的胶着状态。虽然双方都损失惨重,但由于战争主要在乌克兰进行,乌克兰仍然付出远超过俄罗斯的代价。
俄乌战争到明年2月就要打满3年了,在欧盟与美国空前团结援助乌克兰的情况下,原本应该是一面倒的战争,一度呈现互有胜负的胶着状态。虽然双方都损失惨重,但由于战争主要在乌克兰进行,乌克兰仍然付出远超过俄罗斯的代价。
西班牙媒体周四(1日)报导,一名西班牙退伍伞兵在乌克兰国际军团作战,他虽然有权辞职,但乌克兰的国土防卫队不让他解约,而且已经3个月没有领到薪水,也没有解决方案,此外,他不带滤镜的谈到了当前许多问题。
7月24日乌克兰外长库列巴在广州与王毅会面后,传出乌外长支持「台湾问题上…坚持一个中国内容」立场。消息一出,引起台湾网民愤怒,外交部也宣称,乌克兰新闻稿中并未提出,而是「中国片面的宣布」。库列巴本人则在接受新闻採访时,抽着菸说中国支持乌克兰「主权与领土完整」的立场,但这一点洽是中国在2023年透过乌克兰处境,将台湾主权领土,向国际社会巧妙表达他的归属。
7月24日乌克兰外长库列巴在广州与王毅会面后,传出乌外长支持「台湾问题上…坚持一个中国内容」立场。消息一出,引起台湾网民愤怒,外交部也宣称,乌克兰新闻稿中并未提出,而是「中国片面的宣布」。库列巴本人则在接受新闻採访时,抽着菸说中国支持乌克兰「主权与领土完整」的立场,但这一点洽是中国在2023年透过乌克兰处境,将台湾主权领土,向国际社会巧妙表达他的归属。
曾经在乌克兰战争当中,夺下巴赫穆特(Bakhmut)而名声大噪的瓦格纳佣兵团(Wagner Group),如今已失去过往的战斗力? 马利叛军发言人称,与瓦格纳佣兵交战取得胜利,瓦格纳在战斗中伤亡数十人。
乌克兰武装部队本周三(22日)已从阿尔乔莫夫斯克(Artyomovsk,亦称巴赫穆特)南边的克列谢耶夫卡(Kleshcheyevka)住民地撤出大部分兵力,重新部署至西北边的察苏夫雅(Charsiv Yar),俄罗斯国防部周三(22日)也报告称,南方作战集群(Battlegroup Yug)已经控制了位于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DPR)的克列谢耶夫卡,这里是自巴赫穆特被俄军攻下后,乌军无数次反攻所夺回的城镇,如今再度易手,去年夏季大反攻成果几乎归零。
本周四(2日)美媒报导,赴乌克兰作战的美国退伍军人纷纷表示,美军长期以来专注于打击叛乱分子(Insurgency),以至于忘记了真正打一场工业化战争意味着什么,面对同样水准的俄罗斯、中国大陆时是什么样子,还有一名更是痛批北约训练根本没用,另一名则直言乌军比美军还清楚什么是现代战争。
2月17日晚间,乌克兰顿涅茨克城西北前线,紧握顿南咽喉的阿瓦迪夫卡工业城,乌军接获撤出城市指令,三个旅兵力向西撤至拉斯托奇诺城镇一带展开防御;俄罗斯则占据了阿瓦迪夫卡市政大楼,对城市进行战场清理工作,由于撤离时间急促,城市核心区域仍有部分乌军残余力量,这些战场孤军,从现场视讯显示,战场残破景象令人怵目惊心。
俄罗斯军事部落客萨莎(Sasha Kots)本周二(20日)前往採访位于阿夫迪夫卡(Avdeevka)的瓦格纳战士,这些人员都有参与过知名战役巴赫穆特(Bakhmut, 俄称阿尔乔莫斯克Artemovsk)的战斗,就2场战役的差异进行了比较,他们认为巴赫穆特难打的多,是地狱,特别是波兰佣兵跟乔治亚佣兵。以下为逐字稿翻译:
资源短缺已经成为乌克兰抵御俄罗斯最困扰的问题,现在所有问题全体现在热点阿夫迪夫卡(Avdiivka)之上,包含防御工事准备不足、弹药、装备以及最严重的人员短缺困境,连炮兵和后勤人员都被调往最前线作战。
最近许多不同的西方专家对俄罗斯坦克与装甲车战损统计与卫星照片获得的数据推算,都得出近似的结论,即按目前在乌克兰战场上损失的速度,俄罗斯可能会在2~3年内耗尽坦克与步兵战车。而由于无法扩大受过训练的兵源,也无法快速增加坦克与装甲车,俄乌战争将进入只会拖延战事却无法改变战争最终结果的「垃圾时间」。
2023新年始伊,各方原本高度乐观乌克兰将反攻胜利并扭转俄乌战争。现随反攻失利、美欧军援陷入不确定、俄国军需产能提升备妥持久战,如今西方认2024年乌克兰面临苦战。
克林基(Krynky)桥头堡。「我们当时在夜晚坐在水里,被各种武器轰炸,」名为马克辛的海军陆战队员表示:「我的战友就在我眼前死去。」《纽约时报》採访乌克兰一些海军陆战队员,当他们叙述他们在第聂伯河右岸(Dnipro River)激战中所受的伤时,声音中透露出一丝颤抖。他们向记者透露,之所以决定发声,是因为担忧伤亡人数过高,以及乌克兰官方对外宣称的进展太唬烂了。老兵表示:「哪来的据点?根本自杀!」
前乌克兰参谋总长穆任科(Viktor Muzhenko)接受英媒採访时谈到「大反攻」失败的原因,以及当前俄军施加压力的热点。穆任科认为,许多未被充分考虑的主、客观因素是反攻行动没取得成就的原因,而提供战略评估给乌克兰的「谁」实际上是抛弃掉乌克兰人。
英国国防部的公开情报表示,过去6星期以来,俄罗斯军队的伤亡人数急剧增加,平均每日伤亡数在900人以上,这已超过了巴赫穆特战役的纪录。分析显示,俄军的伤亡主要发生在阿夫迪夫卡(Avdiivka)。虽然俄军已围住该城市的北、东、南三面,但是防守的乌军处在优势地位,而进攻的俄军暴露毫无掩护的旷野。
乌克兰抗俄期间,西方支持者大部分注意力都集中在硬体上,坦克、战斗机、飞弹、防空炮、火炮和大量弹药。然而,一个较少被讨论的弱点始终存在,而且差距越来越大,即电子作战(Electromagnetic warfare)领域,外界对此既陌生又不感兴趣,但却左右了当前科技战争、导引武器的命运。
当前热点阿夫迪夫卡(Avdiivka)附近,乌克兰军队正面临严重弹药短缺,此外,许多武器装备正面临过度磨损的状态,1名使用美制M109A6自走炮的指挥官表示,夏季时这些自走炮的弹着误差为7公尺,目前衰退至70公尺,严重影响作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