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微罪不举的搜寻结果,共24笔
阅读《中国时报》时论广场近日刊载江岷钦教授所投书的「法律惩罚善意,民主死于笑话」文章,实深感动,同时也不了解我国的司法体系,为何存在那么多不适任的检察官与法官,而使我国司法已属不能称为司法之状态,因此,我国人民不信任司法系一种正确的人民感受。
阅读《中国时报》时论广场近日刊载江岷钦教授所投书的「法律惩罚善意,民主死于笑话」文章,实深感动,同时也不了解我国的司法体系,为何存在那么多不适任的检察官与法官,而使我国司法已属不能称为司法之状态,因此,我国人民不信任司法系一种正确的人民感受。
云林县一家厂商徵才3名送货业务员,但只有2部公务车,教育训练结束后3人抽籤分配用车,未中籤的1名员工希望骑机车送货,厂商希望他自行开车并补贴油资,但协调破局,厂商最终资遣该员,但未在30天期限内发给57元资遣费。该名员工向云林县府投诉,劳动暨青年事务发展处调查该公司逾期未付资遣费属实,重罚厂商30万元。
云林县一家厂商徵才3名业务员,但只有2部公务车,第一天员工教育训练结束后,3人抽籤分配公务车,1人未中籤,经协调不成,厂商决定资遣该名员工,却未在终止劳动契约30天期限内发给57元资遣费,员工向云林县府投诉,劳动暨青年事务发展处调查该公司逾期未付属实,裁罚厂商30万元。
台北市北投区一名黄姓清洁员,因于去年间将被丢弃的旧电锅(价值仅32元),测试后发现仍可使用,便转送给一名拾荒老妇人,没想到,因其公务人员身分,不得擅自处分财物,被依《贪污治罪条例》送办。对此,知名律师邓湘全以过往案例分享,认为「法律应该要保护弱势,不是要用来欺侮可怜人」。
新北三峡78岁男子19日驾车暴衝酿3死12伤,行人零死亡推动联盟与下一代人本交通促进会将于25日发起「保护下一代」游行,估破千人响应。今行前说明,蓝绿白立委皆到场响应,民团与多位立委痛批驾照回训制度改革已等32年,歷经5任总统,交通部始终怠惰傲慢,若非重大事故从不检讨,吁尽速推出驾驶全面回训制度。
大法官人事案明(24)日将表决,民意最关切的就是「实质废死」的讨论,立法院在审查大法官被提名人时,立委邀请被提名人与重大刑案被害家属会谈,有些人公开表态「当然愿意」。到了会谈前夕,被提名人却出尔反尔,发表共同声明婉谢受邀出席;民眾党向被提名人发出问卷,竟然被总统府代全体被提名人,发声明拒绝作答。
台北市11月连续发生公车追撞行人事故,北市今年65件死亡交通事故中,职业驾驶涉入有21件,台北市交通局近日建议交通部研议「恢復记点制度」。对此,交通部今回应,今年6月底调整主要是针对违停,监理单位可协助提供驾驶教育训练。
新竹县在2022年3月开始执行科技执法,竹北市光明六路和县政二街口取缔违规最多成为「赚钱王」,县议员何建桦25日质询指民眾陈情,科技执法路段多标示不清楚,民眾不知道这条线道只能左转?还是能左转直走?或只能右转?还可以右转直走?认为标示要多一点。
台南市下半年各家百货周年庆陆续登场,中西区1家龙头百货迎来周年庆首个假日,加上邻近南美2馆的台湾设计展闭幕,恐再现人车潮带来的骑楼违停乱象。今年修法不再开放民眾径行拍照检举,当地社区针对违停恶梦,附近里长协调学校开放假日停车未果。警方只强调,民眾通报仍会前往取缔开单。
台南市下半年各家百货周年庆陆续登场,中西区1家龙头百货迎来周年庆首周假日,加上附近南美2馆的台湾设计展闭幕,考验台南违停问题,今年修法不再开放民眾径行拍照检举,业者促销活动带来的大量停车潮,恐令社区出现违停恶梦,附近里长协调学校开放假日停车未果,警方强调民眾通报仍会前往取缔开单。
去年6月《道路交通管理处罚条例》违规记点加严新制上路,引发职业驾驶反弹,今年转弯修法。新制上路逾1年,全台2.2万人记满12点,昔每年逾3万人达吊扣标准,与旧制相比骤减近万人,且职业驾驶记满人数减少约500人。道安团体直言,过去指出检举记点造成大量吊扣是假议题,担忧未来酿成反效果。审计部更点名,取消民眾检举项目后的交通教育宣导、工程及执法面仍未周全,应加强执法。
新制《道路交通管理处罚条例》6月底上路,8项微罪不开放民眾检举,但很多民眾仍不清楚细节,近期屏东县又出现检举魔人,专门检举机车骑上人行道,有许多民眾中招,目前警方已开出200多张罚单,为此,警方呼吁民眾在人行道骑车不符规定、也不在「微罪不举」规范,要注意别再犯;但县议员曾义雄则认为「不合情理」,将研议解决方式。
新制《道路交通管理处罚条例》6月底上路,8项微罪不开放民眾检举,民间担忧违规状况恐更不受控。交通部公布,新制上路首周民眾检举数减少3万件,但举发总案件数比实施前一周增加2万件;交通部长李孟谚强调「执法强度没减弱」,将请警政机关加强执法。
最快现世报!自从7月1日起有8项「交通微罪」不开放民眾检举,也被网友笑喊「大违停时代来了」,而其中路边违停的状况不断发生,日前就有骑士拍到1辆休旅车违停在转弯处红线旁,造成对向车道1辆公车无法通过,气的公车司机下车「骂人」;而这一幕也被PO在网上,网友也骂翻「这就是政府要的微罪不举」、「这条路每天都有违停,双向至少5台以上,少于5台我都觉得当天有小确幸」。
台中市44岁骆姓男子4日中午驾车併排临停于北区天津路二段上,遭开车经过的55岁廖姓女子撞上,骆男车辆又向前撞,造成路停的轿车与机车无辜受波及。事故造成廖、骆两人手脚擦挫伤,两人经酒测皆无酒驾,详细事故原因将由交通警察大队分析研判。
行政院在今年(2024年)3月7日通过修正草案,立法院则在5月14日正式三读通过「道路交通管理处罚条例部分条文」,从6月30日开始正式上路,明定8项最高罚锾新台币1200元以下的轻微违规,将不开放民眾检举。
交通部3月抛出修正道路交通处罚条例採微罪不举引发热议,其实去年6月底全台扩大检举项目以来,台南市检举案件不增反减,虽有单一检举人1年举发1万多件相当惊人,但全市今年1到4月总检举量较去年同期下滑5700件,3月以来逐月递减。其中检举热区为永康区与仁德区,最多检举态样为「未依规定使用灯光」。
「退回道交修恶草案!」上百名民眾23日在立法院前面怒吼,行人零死亡推动联盟理事刘成谦表示,应就改善道路工程、规画配套措施、建立回训制度、改革交通执法并退回道交修恶草案,接下来也会持续拜会各党党团,也有民间团体在晚间号召民眾悼念因交通死伤的用路人。
高雄市行人路权促进会抗议交通部「微罪不举」政策,吸引包含学生、民代、政党代表、身障团体与数十位民眾,前往高雄市政府前用蜡烛排出3023字样,象徵去年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呼吁政府重视交通安全,更有市议员说现场「现场没有民进党伙伴」,希望交通议题应获更多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