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排碳大户的搜寻结果,共155笔
近来世界多国天灾不断,我国近年来也发生旱灾、风灾、洪灾等气候危机,数十个公民团体1日发起「为气候而走」,其中就提到面对日益频繁的气候灾害,社会需要不只是灾后重建,政府应结合防灾等提出更具前瞻性的「气候调适」思维,更疾呼2035年减碳应达52%。
森崴能源(6806)转投资公司元杉森林自然资源公司总经理胡惠云应邀出席2025国际能源周「碳权与新能源战略高峰论坛」,分享《碳权蓝海:解锁自然碳匯价值与潜力》,他强调,微软、苹果等大厂抢进植树造林,自然碳匯已是国际趋势,不仅是环境永续,背后还代表着提早准备的企业策略和远见。
碳费今年开徵,排碳大户明年就要开始缴费,环境部长彭启明23日指出,钢铁、石化、水泥等传统产业,虽然属于高碳泄漏风险事业,适用每公吨20或10元的费率,但受美国对等关税衝击较大,正与经济部研议协助产业度过难关,例如缓缴、分期,都在讨论范围内。对此,工总期盼能缓徵2到3年,减少产业的压力。
碳费今年开徵,排碳大户明年就要缴费,环境部长彭启明今天指出,钢铁、石化、水泥等传统产业虽属于高碳泄漏风险事业,适用每公吨20或10元的费率,但受美国对等关税政策衝击较大,正与经济部研议协助产业度过难关,例如暂时纾困、缓缴、分期,都在讨论范围内,目前尚未定案,不过预估首年收入约为40至45亿。
在经济增长疲软及「双碳」目标下,中国工信部22日公布重大政策「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基于战略与现实层面的考量,将从严禁新增产能、淘汰低端产能、发展高端产品等着手,为制造业与基建的核心基础的钢铁业,启动「设备更新、低碳转型」发展蓝图。
中国大陆先前因应93阅兵而对钢厂限产,阅兵过后原本预期对岸钢厂产能将全面重开,不过市场传出大陆官方对钢铁重镇唐山再度以环保理由祭出限产令,部分钢厂已收到通知。业者认为,若大陆持续限产,加上亚洲国家陆续对大陆钢材提出反倾销调查,将有利钢价继续上攀。
排碳大户明年就要缴碳费,监察院调查报告显示,台电、中油须分别缴纳15亿元、21亿元碳费,但两家已各亏损4229亿元、691亿元,恐增财务负担。学者则指出,台电、中油每年营运成本远超碳费徵收额度,何况中油还适用2折优惠,缴纳金额低,营运不受影响,呼吁仍应如期缴碳费,环境部也不应再开后门,降低减碳诱因。
高雄市长陈其迈19日表示,高雄近年碳排减量证明净零减碳策略方向正确,应由大型产业带动,带领中小企业共同转型,兼顾产业发展均衡,他强调,推动净零并非要淘汰某一行业,而是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解决社会永续与公正转型的挑战,此外,在净零转型的长征道路上,产业需要政府的金融支持与政策的支持。
碳盘查可协助产业了解自身排碳情形及来源,是减碳基本功,环境部因此在今年3月正式扩大碳盘查对象至服务业、运输业、医院、大专校院及中小型制造业等460家,应在明年4月30日前完成碳盘查及登录。环境部次长施文真昨指出,期盼业者能藉政府认可、具公信力碳盘查数据,精准掌握排碳源,进一步更新设备,兼顾节能、减碳。
蓝白联手提出公决案,要求完成「2028无煤中火」目标,还健康于民,预计于3日院会闯关三读,由于能源以及空污全民关心,继蓝委许宇甄提出「气候变迁因应法修正草案」,80%碳费归地方后,蓝委张嘉郡也提案,碳费50%拨交给地方主管机关,皆响应台中市长卢秀燕、新北市长侯友宜主张。
绿色公民行动联盟与台湾气候行动网络今(27)日公布最新盘点结果,检视全台1829家上市柜公司与排碳大户的气候表现,发现仅约10%企业承诺2050净零,填报2030中期减碳目标者不到9%,高达八成企业未揭露具体减碳行动,呼吁政府强化ESG资讯揭露,并加速产业低碳转型脚步。
环境部指出,先前公告第一批及第二批应盘查登录及查验温室气体排放量事业,包含发电业、钢铁业、石油炼制业、水泥业、半导体业、薄膜电晶体液晶显示器业,以及全厂化石燃料燃烧直接排放与使用电力间接排放产生温室气体年排放量,合计值达2.5万公吨二氧化碳当量者,应于4月30日前完成2024年温室气体排放量盘查登录作业,并于10月31日前完成查验。
环境部长彭启明上任以来,「顶着钢盔」推出台湾的碳费制度,也订出了积极的国家减碳目标,为了实现诺言,他採取「抓大放小」为原则,锁定碳排高的产业管制;他强调,环境部长任内期许就是「不要带给社会更多成本」、不希望减碳的路上引发绿色通膨。因此,环境部公告扩大碳排查,但完全没有收取碳费的考量。
环境部持续研议「总量管制排放交易」,盼以市场机制带动减碳。环境部长彭启明12日表示,未来半年至一年将聚焦于法令研议修改,希望2026年下半年先找台积电等企业组成「先行者联盟」,预期总量上限会较现行自主减量计画更严格。
碳费预计在2026年开始徵收,目前除了302家排碳大户以及金管会指定的1800家上市柜公司需要碳盘查外,另新增约500家单一场所碳排超过5000吨的医院学校、超商等企业都是碳盘查对象,台积电今年则是目标排碳零成长,碳交所总经理田建中指出,今年首季财报将纳入碳费,呈现对企业的实质影响。
排碳大户2026年缴交约60亿元的碳费挹注到温室气体管理基金,用法将由第5届温室气体基金管理会讨论,最快2月或3月开会,环境部长彭启明昨指出,地方共22县市,选哪一县市都不公平,因此本次没有纳入地方政府代表,不过碳费运用将受立法院监督,地方的意见不会消失。
排碳大户2026年缴交约60亿元的碳费挹注到温室气体管理基金,用法将由第5届温室气体基金管理会讨论,环境部长彭启明曾表示会考虑委员纳入地方政府代表,但彭启明6日指出,地方共22县市,选哪一县市都不公平,因此本次没有纳入地方政府代表,不过碳费运用也受立法院监督,地方的意见不会消失。
「嘿!你想对抗碳排吗?加入我们,净化世界上最脏的产业。」进入瑞典新创公司Stegra官网,其徵才页面开宗明义地写出公司愿景,目标是用近乎零碳排的技术,产制「绿钢」(Green steel)和「绿铁」(Green iron),扭转钢铁产业「排碳大户」的形象。
时序进入2024年尾声,台湾龙头钢厂中钢公司股价在台股高檔震盪之际,陷入20元保卫战。根据《财讯》双周刊报导,截至12月27日,中钢仍以小跌0.1元、收盘19.9元在20元大关门外徘徊。看得出对于钢市前景,投资人仍难免疑虑。
中碳董事长谢文荣届龄退休,经2024年12月31日董事会推举,改由中钢董事长黄建智接任。黄建智希望,中碳在煤化学的专业领域、碳材料的领先技术,能够充分发挥,并积极寻求海外合作的机会,为中碳创造更好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