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新竹生医园区的搜寻结果,共22笔
台大医院新任院长余忠仁,不仅是胸腔科、重症医疗专家,私下也是一名运动好手。他挺过SARS、新冠疫情,帮助过重症患者解决疑难杂症,但高压的生活并没有压垮他。虽然公务繁忙,但每周都要求自己至少运动90分钟,重训、TRX都是他的热爱项目,平日则靠走动,维持活动量。赖清德总统推动健康台湾的其中一项目标,是2030年增加141万身体活动人口,他也勉励民眾把运动融入日常生活。
近日为了中央删地方补助款,朝野吵成一团,究其原因就是三年来中央政府岁出扩张已成惯性,忽然不能如同往年一样快速扩张,不太习惯,于是引爆了中央、地方的抢钱大战。
台湾最大微生物通路商启新生技(7837),挟富爸爸保瑞(6472)、医扬(6569)入股投资的光环,将于28日登录兴柜,进入资本市场。启新生董事长暨总经理蔡岳廷26日在法说会中表示,启新生将积极扮演台湾生技医药供应链的角色,今年目标营收维持双位数增长。
为强化南台湾生医产业的发展与区域平衡,生物技术开发中心进驻台南沙崙成立南部办公室,宣告生技中心由北向南扩展,推动南台湾智慧健康产业发展新篇章。亿载会会长、生展生技董座陈威仁说,南部坐拥40几家制药厂,生技中心落脚台南,「你们来,对我们帮助很大,来得慢了点,但总比没来得好!」
前言:阳明创校时,以荣总系统作为教学医院和训练医院,也在第一年参加大专联考时以此为号召,一举就成为医科拔尖学子的第二志愿,并为臺湾偏乡医疗作出贡献。 然而,一直没有自己的附设医院,是所有阳明师生和校友心中的痛。从韩韶华校长开始便积极与臺北荣总洽谈,讨论荣总作为阳明附设医院,但是基于许多主客观因素,这个构想歷经几任校长的努力,却始终功败垂成。 吴妍华说:「臺大、成大有医院的收入,私立的医学大学所属医院,也有经费回馈大学。阳明没有附设医院,学校经营必须省吃俭用,阳明的辛苦一言难尽。」 因此,她接任校长的「政见」之一,就是要帮阳明争取附设医院,她很清楚,这是需要长期奋斗的目标,在找到附设医院之前,她先积极进行与外部医院的结盟与合作,包括效法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和波士顿地区医院的合作模式,和臺北市立联合医院结盟,签订一个全面性的教学医院合约。 为什么已有荣总作为教学医院,还要争取附设医院?吴妍华指出,创校以来,很感谢臺北荣总为阳明培养很好的临床人才,但因为北荣只是教学合作医院,也收他校医科实习生,阳明学生在荣总没有特别待遇,出路也受限;其二是,阳明是国内唯一没有附设医院的国立医学院,对实习、临床教学研究及医院领导人才培育等方面,与拥有医学中心的臺大和成大比,相对处于弱势;第三,没有附设医院,教育部就不会编列相对应的预算,阳明医科生的资源就比较少。 因此,吴妍华担任校长之后,念兹在兹的就是一定要为阳明争取到附设医院。
因应全球市场对药华医药自行研发Ropeg的需求,新增产线、扩建新厂的规划已进行数年,2022年在董事会的支持下,决议斥资51亿元兴建竹北厂,及17亿元兴建后里厂以扩大产能;药华医药6日在董事长詹青柳、执行长林国钟、总经理黄正谷带领下举行竹北厂上梁典礼,预计2025年底完工,进行试量产、制程确效、完成FDA 查厂等程序后,2026年正式量产销售,预估可供应超过10万名病患。
台大竹北校区开发延宕20年,近期终于有动作,13日举行「竹北校区新型创新创业启动典礼」,正式宣告竹北校区的新启动,推动新型创新创业计画,打造连结地方产业与全球视野的创新枢纽,引领校园新创浪潮。竹北校区将分阶段推进基础建设,台大校长陈文章介绍初期将投入18亿元优化现有碧祯馆、新建次世代智慧立体国土资讯中心以及会馆暨生活服务设施,提供科研与生活支持。另外还有10亿台大校友基金创投管理公司将登记,初期共28亿资金确定进驻。
随着全球景气復甦、通胀缓解及AI新技术带动,竹科今(2024)上半年稳健成长,主要领头羊产业积体电路、电脑及周边等,均达到双位数成长,系因先进制程封装、高效能运算与人工智慧应用等,驱动半导体高阶晶片订单需求,加速终端产品出货量。竹科今(2024)上半年整体营业额较去年同期成长10.46%,就业人数新增近千人达176,410人,厂商入区登记家数已达577家,显见竹科在强大半导体供应链和产业集群效应下,成为许多创新企业扩大规模及设立研发中心首选,持续巩固全球半导体生态系核心地位。
生技业重磅聚落新竹生医园区12日宣布,第三生技大楼启用,该大楼以新药委托开发制造及细胞医疗业者为主,在厂商争相卡位中,厂房申租率已逾95%,近来最具热门话题的臺湾生物医药制造(TBMC)和海外布局进入收成的台宝生医将率先进驻。
行政院长陈建仁毕业前趴趴走,12日视察新竹县高铁桥下联络道,并参加新竹生医园区第3生技大楼启用典礼。陈建仁对改善成果表达感谢,在中央地方团结携手合作下,让国家建设不断向前推进。
国家科学及技术委员会国科会于12日举行新竹生医园区第3生技大楼启用典礼,行政院陈建仁院长等人参与,见证新竹生医园区发展的里程碑。近年来生医园区厂房供不应求,该大楼的启用,可望为园区生医产业聚落成长注入新动能。陈建仁表示生医的本质是人文关怀,在生医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对人类发展做出贡献,政府会做产业的靠山,引导台湾成为温暖坚韧、生医产业蓬勃的国家。
为园区生医产业聚落成长注入新动能!国科会12日举行新竹生医园区第三生技大楼启用典礼。国科会指出,启用后可提供100坪、200坪、300坪不同坪数大小共50个单元厂房出租,目前厂商反应热络,厂房申租率已达95%以上,以新药委托开发制造及细胞医疗业者为主。
总楼地板面积2万坪的新竹生医园区第三生技大楼完工招租,业者抢租热烈,50个单元已有95%申租,包括台湾生物医药制造公司(TBMC)租下五个楼层在内,已去化34个单元。竹科管理局局长王永壮表示,生医园区厂房土地供不应求,随台大生医院区二期动土,未来将与第三生技大楼厂商合作,聚焦发展再生医疗、精准健康等重点产业。
新竹台大分院新竹医院于2024年即日起正式从区域医院升格为医学中心,成为北区第2家医学中心,院长余忠仁表示,透过医院评鑑外部评核的机制,提升医疗品质暨病人安全,对医院本身及病人权益乃为双赢。将持续努力争取扩建湳雅院区以及加速生医医院二期工程施工进度,升格后的新竹医院将与生医医院共同成为守护大新竹,乃至南桃园至北苗栗地区民眾健康的坚强后盾。
联发科以设定地上权取得新竹高铁专二开发案,兴建能进驻3000名员工的「联发科技新竹高铁办公大楼」,30日由行政院副院长郑文灿、经济部长王美花、联发科董事长蔡明介及县长杨文科等人热闹举行开工动土典礼,预计2027年完工,与新竹生医园区串连成科技廊道,成为科技城市的新地标。
新竹县政府因应高铁特定区和新竹生医园区就学需求,投入11.54亿兴建文兴国小,15日由县长杨文科、教育部次长林明裕等热闹动土开工,预计2025年完成第1期工程招生。另,高中入学部分也已获得中央支持增班及设校,将能解决116学年高中入学量能不足问题。
县府因应高铁特定区和新竹生医园区就学需求,投入11.54亿兴建文兴国小,15日由县长杨文科、教育部次长林明裕、立委林思铭和徐欣莹等地方各界人士热闹动土开工,预计2025年完成第1期工程招生,让学生都能就近入学。
内政部长林右昌2024年1月2日出席「新竹县高铁桥下联络道延伸至竹科工程」通车典礼祈福活动。林右昌表示,本案工程分3期推动,总工程经费约32.67亿,中央累计补助近26亿、80%,今日最后一哩路通车后,高铁特定区往返新竹科学园区不用再绕进市区,可有效纾解市区及中山高竹北至新竹交流道区间交通壅塞情形,并可南北串连新竹生医园区、台湾知识经济旗舰园区、二三重都市计画区等,带动区域产业发展及创造多重效益,未来在尖峰时刻整体车行时间可以缩短15至20分钟车程,让现行仅仰赖经国大桥通行及车流壅塞的状况可以获得改善及解决。在此,也谢谢新竹县市及竹科管理局通力合作,还有在地立委、民意代表、里长及乡亲的共同协助,让本案能够顺利完成最后一哩路。
全长4.3公里的新竹县高铁桥下联络道延伸至竹科工程,分3期施工歷经10年时间,花费35.74亿元,在中央与地方携手合作下,第3期中兴路至力行路2日正式通车,新竹县长杨文科与内政部长林右昌、新竹市长高虹安及竹科管理局长王永壮等人共同剪彩,一起大步迈进见证歷史性一刻。
新竹市首条开进科学园区的全电动公车「县市先导公车」路线,11日经公车路线审议会审查,由国光汽车客运取得路线经营权,力拚2024年上半年启用营运,市长高虹安表示,感谢交通部与市府共同推动先导公车,象徵新竹市大眾运输往前迈进一大步,打造通勤便利的交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