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日本制造业的搜寻结果,共180笔
最新经济数据显示,美国与日本10月份制造业活动进一步走疲。受到新订单低迷和关税双重打击,美国制造业连续8个月陷入紧缩,而日本因为关键汽车和半导体产业需求锐减,制造业紧缩速度创下19个月最快步伐。
在重要的汽车以及半导体需求双双疲弱之下,日本10月份制造业PMI(採购经理人指数)不仅从9月的48.5降至48.2,低于先前公布的初值49.3,还创下2024年3月以来最低。同时,已连续4个月都没超过景气荣枯分界线50。
根据日本官方31日的报告,首都东京10月核心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涨幅有扩大的迹象,且大于日本央行目标值2%。经济学家表示,在服务通膨平稳之下,厂商把多出的人事成本转嫁给消费者,造成食物售价居高不下,东京核心物价因此被推升。
国巨以併购为成长引擎,三十年间横跨欧美与亚洲市场,从美国普思电子、基美,到德国贺利氏、法国施耐德,再到日本芝浦电子。这条併购之路,不仅让国巨从电阻电容制造商升级为全球前三大被动元件厂,更逐步扩展至感测与电源管理领域,奠定其成为「整合型电子零组件供应商」的产业地位。
日本经济产业省(METI)于15日公布当地8月工业生产终值,结果要比初值减少的程度要大,这代表日本制造业在背负着,因需求不佳所带来的营运压力。
中华经济研究院1日发布9月台湾採购经理人指数制造业PMI、非制造业NMI。9月台湾制造业PMI指数微幅回升0.4个百分点至48.3,指数仍连续四个月紧缩。但「未来六个月展望指数」9月虽回升2.0个百分点至39.6,实际上已连六个月呈现紧缩,且六大产业全数回报未来展望为紧缩,反映厂商对未来景气信心持续保守。
日本日经指数1日开低走低,盘中最低一度跌至44,357.65点,主要是因为获利回吐卖压出笼,最后收44,550.85点,跌381.78点或0.85%,连4个交易日走低。同时,东证收3,094.74点,也跌42.86点或1.37%。
标普全球(SP Global)制造业9月PMI(採购经理人指数),日本与韩国的表现完全不同,韩国是8个月以来首次扩张,但日本的萎缩程度,却是6个月以来最大,也就是日本工厂生产与新订单减少的幅度都超乎预期。
日本央行1日公布短观(tankan)报告,计算到9月底的3个月内,日本大型制造业者的信心略有改善,代表极度依赖出口的日本经济,受到美国新关税政策的影响是愈来愈小。
美国联准会9月中旬重启降息,美股三大指数连日创纪录后,市场开始漫布居高思危的气氛,投资人眼光投射到日本银行(Bank of Japan, BOJ,即日本央行)的比例高了些,意下当然是对再度升息的臆测。「日银若不是10月该升息、不然就是11月要升息」,资产管理业界普遍认为,10月升息是市场所期待,11月升息则已成为各项条件都满足的「必要」。
日经指数经过前一天休市后,24日开盘虽小跌,但大盘短期涨幅已大,故获利了结的卖压在早盘出笼。不过午盘时,看多买盘突然进驻,日经最后收在45,630.31点,上涨136.65点或0.3%。东证收3,170.45点,也涨7.28点或0.23%。
日经指数经过前一天休市后,24日开盘虽小跌,但大盘短期涨幅已大,故获利了结的卖压随即出笼。早盘结束时,日经暂收45,300.3点,跌193.36点或0.43%。东证收3,157.31点,也跌5.86点或0.19%。
24日,根据国际信评公司标普全球(SP Global)调查,日本制造业PMI(採购经理人指数)从8月49.7,降至9月48.4,不仅没超过景气荣枯点50,还创下自3月以来最低数值。
日经指数10日开高后震盪走高,最后收在43,837.67点,涨378.38点或0.87%。东证收在3,140.97点,也涨18.85点或0.6%。
日经指数10日开高后震盪走高,早盘结束时,日经暂收43,684.29点,涨225点或0.52%。东证收在3,133.34点,也涨11.22点或0.36%。
路透社十日报导,根据短观(Tankan) 调查报告,日本制造业者9月信心指数来到3年多来最高位置,经济学者认为,这跟日本7月与美国达成初步贸易协议后,不确定性因素减少有关。
周三最新发布的调查显示,日本8月服务业增长力道较7月仅略为放缓,儘管企业开始减员,为近两年来首见,但国内需求仍然强劲。
美国8月7日实施「对等关税」措施以来,第一份全球制造业採购经理人指数(PMI)资料出炉,显示高关税政策削弱海外需求,重创亚洲制造业。日本、韩国与台湾达49.7、48.3及47.9,持续陷入紧缩,中国回升至50.5,但復甦力道不稳定。相对之下,欧元区意外走出谷底达50.7,创下近三年来,首度跨过50荣枯线恢復扩张。
最新调查显示,美国关税已经开始衝击日本仰赖出口的制造业,因海外订单减少,日本8月制造业活动陷入萎缩。
根据标普全球(SP Global)21日公布的初步数据,日本8月制造业採购经理人指数(PMI)从7月的48.9小幅上升至49.9,但仍低于50.0的荣枯线,显示制造业活动连续第二个月萎缩。分析指出,主要原因为美国关税政策拖累海外需求,特别是日本商品的出口订单以17个月来最快速度下滑,突显出仰赖出口的制造业极易受国际需求波动衝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