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林华庆的搜寻结果,共62笔
花莲马太鞍溪堰塞湖洪灾重创光復乡1个月,行政院长卓荣泰今再度视察堤防与疏浚、堰塞湖后续等问题,目前马太鞍溪钢便道已建置中,后年底完成新桥梁,水利署正在执行「百年防洪」计画,卓提到,因堰塞湖坝体仍大,要请水利署等专家能订出1个方案,设法工把水量引流出,降低衝击威胁,也要盘点全国堰塞湖状况,「这一次这么大的一个教训,不要让歷史重演」。
台8线中横公路立雾溪燕子口河段17日上午发生崩塌,惊见新堰塞湖形成,且水位快速上升,傍晚5时已溢淹到台8线中横公路的路面,太鲁阁国家公园管理处随即宣布关园,交通部公路局已封闭天祥至太鲁阁路段,秀林乡公所紧急撤离民有、民乐2部落近千人,花莲县政府也宣布2部落18日停班停课。赖清德总统表达高度关切,第一时间立即指示行政院相关部会与花莲县政府保持密切联繫,全面启动紧急应变机制,採取即时且必要的因应措施,全力确保民眾安全。
马太鞍溪堰塞湖日前溃堤,大量的水流夹杂泥沙冲入市区,造成下游严重灾损、多人死伤,虽然据农业部监测目前马太鞍溪堰塞湖水量仅剩下约151万吨、仅为溢流前约1.7%,目前水量并无太大变化,农业部林保署则忧心准「风神」颱风带来的雨势,恐怕会使溢流口左岸土砂再次阻塞河道形成新堰塞湖或是垫高河道,目前也密切监控中。
花莲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酿灾,农业部林业及自然保育署长林华庆今(9)天表示,从10月以后,堰塞湖呈现稳定状态,蓄水量没太大差异,但经专业团队针对现有霸体评估后,若遇较大的暴雨或强震时,两侧边坡还是有可能崩塌,甚至有可能堵塞,造成新的堰塞湖,但要看实际状况才能具体评估。
晶圆代工龙头台积电(2330)扩大永续行动版图,27日举办首届「台积电生物多样性国际论坛暨颁奖典礼」,携手产官学研顶尖专家,聚焦AI技术与生态保育的跨界融合;同时揭晓首届「台积电生物多样性奖学金暨提案奖励」得主。
花莲马太鞍溪堰塞湖后续如何处置?农业部初拟2个方案,一是沿溪床开辟便道前往清运土石,二是在中上游兴建梳子坝减缓砂石冲刷,将与专家团队讨论,尽快确定最适合的处置方式。学者认为,该坝体应会长期存在,河道疏浚为必要对策,并将「溪床便道」改为「山路产业道路」,以便长期对应也较为安全。
花莲光復乡堰塞湖洪灾酿严重死伤,对于未来堰塞湖该如何处置,林保署长林华庆今在院会后表示,爆破、虹吸方法均不可行,根据最新的遥测影像,坝体面积已大幅缩减,过去评估过顺着溪床开一条便道,透过卡车将土石输送下来;但若坝体本身若无风险,不需大费周章开路上去,可在中上游的地方做梳子坝,不要让土沙在同时间很快速降下。
身为自然保育的政府单位,我始终期待能推动「生物多样性主流化」,过去社会常以为这是政府或研究单位的责任,但这个认知必须彻底翻转。气候变迁的风险,正是自然生态系与生物多样性破坏加剧的结果,两者交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如果不及早因应,后果将更为严重。因此,如何以政策工具引导保育落实,如何透过更多人的参与,尤其唤醒企业与消费者的意识,是当务之急。
晶圆代工龙头台积电12日与工商时报携手举办「2025亚太永续博览会共荣与成长论坛」,台积电资深副总暨ESG委员会主席何丽梅、工商时报总编辑贺静萍及多位产官学界专家齐聚一堂,探讨ESG实践策略与永续发展蓝图。
苗栗南庒的多功能空间「巴卡山的家」正式开放。林业及自然保育署长林华庆、赛夏族长老根志优、在地乡亲,以及来自美国、菲律宾的国际学者专家共同出席。此空间命名「巴卡山」(Pakasan),象徵「爸爸、妈妈、孩子一家人」,由林业署与赛夏族部落共同管理,展示永续林业与部落合作成果。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今、明两日(5、6日)于政大公企中心举办「2025台湾文化遗产国际论坛」,以「灵动创新.坚韧前行」为主题。论坛聚焦全球文化遗产保存与活化的挑战,邀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辖下国际文化纪念物与歷史场所委员会(ICOMOS)主席Teresa Patrício、英国、瑞士与日本等国际专家来台,与政府、学界及民间团体对话,探索文化资产的韧性力量。
农业部林业及自然保育署管理全台湾约160万公顷国有林地,面积接近全岛的一半。这么大一片森林,是台湾最重要的生态系。每个台湾人每天喝的水、呼吸的新鲜空气,实际上都来自这些山林的滋养。若以货币计算,这些功能的总价值是惊人的,更重要的是,它们能持续、永续地提供。只要我们善加维护,森林会是能不断生金蛋的金鸡母,经济收成与生态保护绝不是零和,我们的土地将世世代代繁茂常青。
为强化我国森林资源经营,提升土地利用弹性,农业部林业及自然保育署于今(18)日举行记者会,正式公布修正后之《奖励辅导造林办法》,并宣布新制即日起正式施行,林保署长林华庆指出,本次变革透过缩短补助年限至6年、提高补助金额至每公顷最高6年60万元、导入多元经营模式等模式,盼提升国产木材自给率、增加森林覆盖率,让造林不再是「做功德」,而是能有实质回馈。
生物多样性研究所、林业保育署南投分署携手南投县政府推动友善石虎农作逾10年,已有47名农友响应,让农地成为石虎等野生动物安全栖息与觅食空间,更有餐旅业者、店家将石虎农作变成创意料理或产品,让保育精神融入日常生活,30日举办成果分享暨表扬大会。
生物多样性研究所、林业保育署南投分署携手南投县政府推动友善石虎农作逾10年,已有47名农友响应,让农地成为石虎等野生动物安全栖所,更有业者将石虎农作变成创意料理或产品,让保育精神融入日常生活,30日举成果分享暨表扬大会。
面对非法盗伐对森林资源造成的破坏,农业部林业及自然保育署翻转山林治理思维,以「防」「治」兼顾的核心理念,从传统查缉追诉,转向强化事前预防与全民参与,林保署指出,国有林地盗伐案件从2013年的290件,已下降至2024年的58件,展现「防」「治」兼顾的整体策略优异成效。
农业部林业及自然保育署自91年推动「平地造林计画」,辅导农民及农企业转作造林,迄今已营造1万3492公顷平地森林,创造多元环境与社会价值。林业保育署1日举办记者会表示,在行政院的支持下将启动为期10年的「平地造林20年期满辅导计画」,针对已成林的平地造林推动更进一步的分流辅导措施,提升平地造林的生态系服务价值。参与平地造林的诗人吴晟与泰和兴业董事长辜怀群等人也出席,宣示在气候变迁挑战与永续发展目标下,将为台湾建构更完整的农地绿色生态网络。辜怀群认为,保种是一场漫长的接力赛,而平地造林是植物方舟计画最重要的支持!
农业部林业及自然保育署自2002年推动「平地造林计画」,辅导农民及农企业转作造林,迄今已营造1万3492公顷平地森林,创造多元环境与社会价值,林业保育署今(1)日举办记者会表示,在行政院的支持下将启动为期10年的「平地造林20年期满辅导计画」,针对已成林的平地造林推动更进一步的分流辅导措施,提升平地造林的生态系服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