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毒性蛋白的搜寻结果,共09笔
白内障是一种伴随长寿而来的困扰,水晶体因老化变得混浊,导致视力模糊,但部分患者对于开刀治疗,却是能拖就拖。眼科医师粘靖旻提醒,白内障若拖太久不处理,水晶体会变成「毒蛋白」,引起严重眼内发炎反应,更可怕的是,过熟的白内障会变得非常坚硬,增加手术困难度,甚至造成失明。
全台约35万人失智,其中6成为阿兹海默症,随着新药出现,部分患者迎来治疗转机。医师指出,从轻度认知障碍恶化成轻度阿兹海默症,平均仅需3至5年,此时期是黄金期,应儘速就医确诊、搭配适当治疗,日常透过增加社交互动等14种方式,有助预防或延迟45%失智个案发生。
鸡蛋是平价又优质的蛋白质食物,最新研究发现,吃鸡蛋还有助于预防大脑退化,每周至少吃一次蛋以上的老人,可能能降低约47%罹患阿兹海默症的发病风险,而且常吃蛋的老人,大脑内的异常的毒性蛋白质,例如「β-淀粉状蛋白」和「Tau蛋白」的累积,都明显比不常吃蛋的人低。
防失智未必只能靠药物。基因医师张家铭表示,最新研究发现,让失智小鼠运动2个月,小鼠脑内两种毒性蛋白能有效降低,其中最令人害怕的类淀粉蛋白,甚至能降低约6成,且让这些小鼠再做迷宫测试,也发现牠们的记忆力变好,证明大脑病变真的有改善,建议要防失智,每周至少要运动150分钟,快走、慢跑、骑脚踏车、游泳都可以。
熬夜不睡觉,可能会错过大脑排毒的黄金时段。医师陈韦达指出,大脑有一套名为胶淋巴系统的排毒机制,主要在睡眠期间运作,晚上11点至凌晨2、3点是其最有效率的时间,睡姿则以侧睡为佳。
继成功找出与阿兹海默症记忆退化相关的关键基因后,阳明交大再度于失智症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这次的成果聚焦于另一种神经退化疾病「帕金森氏症」。研究团队发现一条清除毒蛋白路径,可以避免多巴胺神经元死亡。
你还在常吃火腿麵包、炸排骨便当吗?肾臟科医师王介立表示,研究发现每天吃超过1份未加工红肉(相当于1块肥皂大小),会增加16%的认知功能下降风险,但若将每天1份红肉替换成坚果或豆类,可使罹患失智风险减少19%,认知衰退风险减少21%,并让大脑老化速度放慢约1.4年。建议每天吃红肉尽量不超过1份,加工肉最好别吃。
人人都怕老来会失智。肾臟科医师王介立表示,研究发现,每天吃超过4分之1份、约23克的加工红肉,例如培根、热狗、香肠,与增加13%的失智及14%的认知衰退风险有关,若改以坚果或豆类取代1份红肉,可使失智风险下降19%,认知衰退风险降低21%,并使大脑老化速度变慢约1.4年。
失智症会造成家人沈重负担,预防失智症要趁早做起。敏盛医院副院长江坤俊分享「健口操」,每天利用「帕、踏、卡、啊」的发音训练,训练脸部与口腔的肌肉,有助预防失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