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申报点数的搜寻结果,共09笔
为推动分级医疗、改善健保点值,健保署长石崇良日前提出「分区总额合理成长管理」,推动医院个别总额,除了急重症刚性需求外,过多的点数成长将打折支付。全台6分区中,原仅5分区取得共识,而台北区7日召开医院代表会议,歷经2.5小时的讨论,确定跟进于第2季实施。为了避免病患权益受损,包含生产、精神疾病、心肌梗塞等12项需求都获得保障,朝1点1元目标努力。
为落实分级医疗,让大医院回归照顾「急重难罕」病患、诊所发挥家庭医师的功能,健保署除推动分区总额新制外,也将对院前诊所出手。明年第1季开始,这些医师每月在诊所申报超过10万点,一律打75折支付,仅山地、离岛、医缺地区不受影响。医界分析,此举是为避免将医院的处置搬到基层,让医院做医院的事情,诊所做诊所的事情。
健保署明年起将推动「分区总额合理成长管理」,比照南区模式,推动医院个别总额,让全国各分区总额管理趋于一致。针对外界质疑是否因轻中重症界线模糊,造成病人就医权益受损、大医院更难挂号等问题,健保署长石崇良今日(30)表示,南区作法推动多年,成效最好,没有医疗人球问题,可促进有效管理医疗费用、推动分级医疗目标,也符合前瞻式预算精神。
明年起,民眾要到大医院挂号看病,可能不好挂了!为落实分级医疗及保障健保点值0.95,健保署明年将推医院个别总额,同时保障医院收入不低于今年,排除重症等需求后,过多的申报点数将打折给付。医界表示,此举对走下坡小医院是好事,但成长型大医院得要拒绝病人。届时为了不让点值滑落,大医院得「筛选」病人,门诊会减少,民眾将更不好挂到号,只能多利用基层医疗,进而达到分级医疗目的,但中重症病患恐成医疗人球。
为推动分级医疗、管理医疗费用的成长,健保署将推动「分区总额合理成长管理」。相较于疫情前的门诊就医,台北区去年的就医人数多了0.8%,但件数却成长6.8%。为避免衝量,健保署长石崇良透露,明年起,各分区将比照南区模式,推动医院个别总额,保障明年收入不低于今年。申报点数排除重症的刚性需求后,合理成长会打折,过度成长不给付,而刚性需求的支付朝1点1元方向努力。若有不当把病人转出的情形,则会失去保障。
卫生福利部健保署每月公告各医院全民健保费用申报之医疗服务点数,从中可看到各医疗院所每月健保申报金额,了解实际营运状况,其中彰化基督教医院体系每月健保申报金额达17亿元,稳居彰化县各医疗院所健保申报金额最多的龙头地位。
近日有媒体报导指出,医师常见收入每月达1、200万元,主治医师平均年收可能超过800万;对此中华民国医师公会全国联合会昨(15日)发声明驳斥,透露医师月薪大约落在15万左右,年薪约230万,「私人企业主管薪水可能都比医师高」。
近期媒体报导西医门诊各专科申报资料,其中内科每名医师申报1982万点、復健科每人1384万点、泌尿科每人1368万点,列居前三大申报点数最多的科别。全台5万3490名医师,平均每人每年申报894万点,健保给付约800万元。该报导出炉后,医界纷纷炸锅,担忧民眾误以为申报点数等同医师所得。医师公会全联会今紧急召开记者会,说明申报点数仅是挂在医师名下,背后隐藏许多成本,包括昂贵的检查、药物、其他医事人员人事费等。如同房仲销售房产,房价并不等于房仲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