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碳捕捉的搜寻结果,共361笔
COP 30将在巴西举行,我国则提出2035年目标为较2005年38±2%,台大环工所兼任助理教授刘铭龙呼吁,应制定「2050国家净零转型建设特别条例」,打造台湾净零新引擎,未来十年投入超过两兆元经费,全面推动国家气候与能源转型,强化气候调适与韧性建设,并导入 AI数位碳管理系统,布局推进零碳和低排放技术开发,包括氢能与先进核能、碳捕捉利用及封存(CCUS)、储能技术与深度节能等,以及气候金融与碳资产管理人才培育。
日月光投控(3711)高雄厂周四于高雄展览馆TASS亚洲永续供应暨循环经济会展论坛举办第十一届「环境技术研究成果发表会」,再度携手成功大学与东海大学,聚焦水资源循环、塑胶废弃物再利用、气候变迁调适及碳捕捉等领域。日月光高雄厂已连续十一年推动环境技术研究,涵盖能源、水资源、废弃物及气候韧性等面向,累积研究投入金额逾新台币8000万元,日月光未来将持续以产学合作为推动核心,深化低碳科技应用,实践循环经济理念。
工业技术研究院最新产业分析指出,台湾石化产业正面临全球产能过剩、復甦缓慢及国际贸易风险交错的严峻挑战,预估2025年整体产值仅约1.3兆元,较2024年衰退达12.8%。工研院指出,美国对等关税、台币升值与全球政经局势的不确定性,导致国内制造端趋于谨慎保守。工研院建议,台湾石化业应加速朝向高值化、低碳化与循环化发展,以强化长期竞争力。
为防堵非洲猪瘟疫情,全台目前禁厨余养猪,北市议员担忧厨余去化问题。对此,北市环保局表示,北市家户厨余中养猪厨余仅占总回收量3%,且採公开标售给外县市3家畜牧场使用,其余则经过破碎、脱水成为「厨余固渣」做堆肥使用,目前因应疫情包含养猪厨余均作为堆肥使用;此外,非家户养猪厨余则送焚化炉销毁,厨余去化无虞。
中钢(2002)周五携手中国(金广)冶工程学会举办「碳捕捉再利用与封存技术研讨会」,邀集成功大学、台湾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埃克森美孚、中油公司、东联化学公司等国内外产、官、学、研领域专家,就碳捕捉再利用与封存(CCUS, 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技术发展与产业实践进行交流,中钢也在研讨会中分享降低烟气捕碳能耗技术的研发成果,期许未来持续透过跨界合作的建立,为台湾产业转型与永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MAZDA 于 2025 日本移动展「以驾驭的喜悦,驱动永续新纪元」为主轴,正式发表两款象徵品牌未来蓝图的概念车—— MAZDA VISION X-COUPE 与 MAZDA VISION X-COMPACT,同时也以创新科技与人本思维并行的研发理念,展现 MAZDA 结合源自微藻类的碳中和燃料及行动碳捕捉自主科技的前瞻成果,诠释品牌对未来移动的愿景与环境永续的承诺。MAZDA 深信,透过「驾驶越多,地球越洁净」的开创格局,结合令人愉悦的驾驭体验,让移动不仅止于行驶,更成为促进人、社会与地球共生共荣的力量。此外,MAZDA 亦宣布导入全新品牌标志,承袭自 1997 年发表的经典识别,以展翼飞翔的「M」象徵持续进化的品牌精神,全新标志以更流畅、自信的语汇,勾勒洗炼而现代的视觉风格,彰显 MAZDA 不断追求突破的动能与持续开创未来的信念。
东海大学携手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国家太空中心推出「火星任务十周年特展」,首度亮相太空生存研发成果,包含以塑胶作为火箭燃料与太空材料、肌少症食品研制为太空人的保健食品、畜牧机器人将成太空殖民的食物生产工具等前瞻技术,带领民眾一窥太空生活的未来样貌。
台塑新智能参加「台湾国际智慧能源周」,首度正式发表电动商用车动力电池的国产化成果。公司透过自主研发与在地制造,展现推动台湾电动运输自主发展的关键里程碑。本次展出以节能、储能、新能源与循环再利用为主轴,呈现AI资料中心专用UPS电池系统、液冷储能解决方案、固态电池及电池回收技术,从低碳运输、工商储能到循环经济,展现以创新科技推动新能源的全方位布局。
全球热传、离心分离与流体处理解决方案领导厂商阿法拉伐 (Alfa Laval) 宣布,正式完成对法国 法孚(Fives)集团旗下低温业务单元(Cryogenics Business Unit) 的收购。此举将进一步强化 阿法拉伐 在洁净能源应用的产品组合与技术深度,亦彰显其在氢能、液化天然气及碳捕捉等新兴减碳技术领域的策略性布局,更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添薪火。
欧美当年因核安问题淘汰大批核电厂,后来用电需求暴增又不得不重新接纳核电。如今随着科技业不断扩充AI基础建设,各地电网供不应求让业者更加依靠核电,例如谷歌(Google)就打算重启美国核电厂为资料中心供电。
东海大学于全国最大科研盛会「2025台湾创新技术博览会」再创佳绩,在逾五百件专利作品中脱颖而出,凭藉「胸痛病患脸部表情辨识系统」夺得金牌,另以「智慧诗词生成系统」、「仿生空气净化技术」、「生物炭循环技术」荣获三面铜牌及企业特别奖,展现科研应用的高度潜力与价值。
环境部长彭启明20日表示,经过收集全球约100多个设有光电的国家中,目前没有国家设有水面型光电之环评,不过台湾仍应制定相关机制,以保护环境,至于多大面积的需进环评,待各界讨论与研议,相关规定最快年底出炉。
乌山头水库光电板清洗争议引发关注,环境部长彭启明今天表示,经检测,水库水质无异状,符合管制标准,但为进一步保护环境,期盼未来1至2个月能提出水面型光电环评规范。
瑞典皇家科学院将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日本化学家北川进、澳洲化学家罗布森与美国科学家亚基,表彰他们在「金属有机框架」领域的开创性研究,让学者能打造出像微型建筑一样、内部能容纳分子的结构。
你可能也陷入这些电动机车迷思!
中央大学地球科学学系计画建置国内首座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先导教学示范场,将向桃园市政府申请使用桃园环保科技园区永续资源馆旁约2公顷空地,进行二氧化碳引至地表下1200公尺页岩层永久封存,及三接天然气转换过程产生冷能再利用。由于环境部预计明年公布碳封存管理专法,副市长苏俊宾表示将依专法协助办理。
中央大学成功争取国科会碳封存「震测」,并向桃园市政府同时引入地申请使用桃园科技工业园区永续资源馆用约2公顷空地,做为「碳排引至地表下1200公尺页岩层永久封存」及「三接天燃气转换过程产生的冷能再利用」研究基地,方政府、民眾参与,及规画教育场馆。地方表示,盼市府协助中大加速完成用地申请。桃园市副市长苏俊宾表示,市府都会儘量予以协助支持,另环境部预计明年将发布碳封存管理专法,市府也会持续密切注意,依循专法办理。
台湾国际智慧能源周与台湾国际净零永续展将在10月底登场,聚焦「能源转型」与「净零减碳」,串联完整再生能源供应链与解决方案。涵盖「太阳光电展」、「风力能源展」、「智慧储能应用展」及「多元创能展」四大展区,展现多元化再生能源应用场景。
碳捕捉与封存(CSS)是捕捉工厂排放或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灌入地底封存的技术,有助实现2050净零排放,政府已规画2035年封存600万吨二氧化碳。环境部昨指出,将在今年11月预告管理办法,提出碳封存核准许可申请、封井后需监测至少20年的相关规范。学者则指出,民眾常担忧碳封存诱发地震,未来应加强在地沟通,并于周边进行监测,消弥疑虑,也提醒目前碳封存不应接收境外二氧化碳,仅限处理国内自排碳源。
瑞典皇家科学院8日宣布,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日本化学家北川进、英国化学家罗布森(Richard Robson)与美国科学家亚基(Omar M. Yaghi),表彰他们在「金属有机框架」(Metal Organic Frameworks, MOF)领域的开创性研究,让学者能打造出像微型建筑一样、内部能容纳分子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