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荷兰病的搜寻结果,共54笔
工具机业明年景气能否回暖,业界大佬看法不一,程泰集团会长杨德华说,目前全球经济看不到好转迹象,东台集团董事长严瑞雄、上银董事长卓文恒也认为,明年景气难预测;百德机械董事长谢瑞木、庆鸿董事长王武雄、台湾引兴董事长王庆华则乐观明年行业景气,表示在以巴停火、俄乌可望和谈、美国市场需求可望增加等前提下,工具机业有机会好转。
美国政府以涉及强迫劳动为由,扣留自行车大厂巨大在台湾生产的自行车、零件及配件,引发国内极大震撼。无论美方是否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企图在美台贸易协议中累积更多谈判筹码,或迫使更多台湾企业赴美投资,检视此次的指控,突显两大问题值得正视:一是若从严认定,恐是继匯率、对等关税后,对台湾制造业的传统产业再一次海啸级的衝击;二是面对美方不断加大的对台片面制裁,台湾产业要如何因应与突围?
1969年,当菲利普斯石油公司(Phillips Petroleum)几乎准备放弃在挪威大陆棚的探勘时,他们决定再钻最后一口油井,结果竟一举发现了大量石油,彻底改写挪威命运。这项发现使挪威摇身成为全球最富有的国家之一,然而这也带来难解问题。
台湾正着手成立主权基金,兆丰金董事长董瑞斌表示,主权基金重要的是看未来,台湾有护国神山,但谁能保证这座神山能否再走50年。基金重要是看未来,50年后国家要如何发展,而不是计较外匯存底报酬率跟操作绩效。
设置主权基金为当前重要的财金政策,兆丰金控董事长董瑞斌20日指出,台湾对此构想的关注焦点,过度集中在央行外匯存底操作报酬率太低,而忽略了其正面积极的作用。主权基金要着重的,是投资国家未来发展,「虽然台湾现在有台积电,但谁能保证这座『护国神山』,还能再走50年?」
2025年的COMPUTEX台北国际电脑展,再度把辉达执行长黄仁勋推上了神坛的顶端,黄仁勋跟科技大佬的互动、宣布大手笔的在北士科投资研发中心、在壮世运手持圣火的场景,都成了媒体追逐的焦点。黄仁勋及台湾智慧产业相互拉抬,却不经意的暴露了台湾产业发展的关键迷失:一人武林及荷兰病。 从护国神山半导体,到全民疯AI,标准化、规格化、模组化产业发展的模式贯穿整个台湾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歷程,也就是俗称的荷兰病。这些是美式产业运作及钱德勒寡占型经济下的产物:以规模、技术、组织治理雄霸天下,以供应面消费主义(Consumerism )推广单一规格的产品,如通用人工智慧AGI(除非奇点断层或系统崩溃/重组)、辉达CUDA平臺及Blackwell 晶片系统。但这种标准化商业模式是典型美式发展模式,不但违反热力学系统熵的原理,更不符合产业生态学体系共生(Symbiosis)、稳态进化(Homeostasis)、系统熵减的条件。 台湾歷经十年独尊AI的发展,虽强调供应链上「点」的小确幸创新及碎片化突破,但却忽视系统性生态系统的建构,产业发展乏善可陈,偏执的产业策略是其主因,而凡事「恋尸硅谷」更是尾大不掉的梦魇。是故,媒体人杨方儒警告「台湾如何避免AI殖民」,而本人也曾为文质疑「台湾发展智慧产业 只能蹭「仁来疯」?」,但从今年COMPUTEX中,辉达的盛况如昔,「智慧殖民地」已俨然成形。
最近川普关税政策倒行逆施,天怒人怨,各国疑美疑川,更抗美抗川。加拿大和澳洲改选,总理皆因对川普强硬政策当选。新加坡亦然,执政党前总理李显龙表示,美国只顾私利,不是双赢而是一输一赢。
开春以来,美国川普总统的对等关税政策为全球经济掀起了一波千层巨浪,而其影响所及也造成了台湾「一人武林」台积电的出走,虽然失去了护国神山必然引起产业失衡的忧虑,但从长远及永续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未尝不是一个台湾产业结构重塑,跳脱荷兰病束缚的千载良机。
2025年是一个全球系统性不安的年代,护国神山出走只是冰山的一角。台积电在1990年代,拜半导体产业全球分工趋势所赐,因缘际会成就了产品代工的霸权,但终究不敌地缘政治的霸凌。
川普对各国徵收「对等关税」造成全球股灾,包括美国本身。上周美股市值即蒸发5.4兆美元。虽然川普多次表示关税将如期实施,但市场仍期待他回心转意。周一美国即传出川普可能暂停中国大陆以外的所有关税90天,造成股市一度由跌转涨的「假新闻」。
美国总统川普在宣布对等关税政策后,表示他是动手术以拯救经济陷入重病的美国,现在手术已完成,就等病人康復。台湾应该感谢川普,他用一刀刺穿了台美关系处在有史以来最佳时刻的迷思,一刀让台湾开肠剖肚,让大家看到经济结构的深层问题,以及拥抱美国的代价!
美国总统川普在宣布对等关税政策后,表示他是动手术以拯救经济陷入重病的美国,现在手术已完成,就等病人康復。台湾应该感谢川普,他用一刀刺穿了台美关系处在有史以来最佳时刻的迷思,一刀让台湾开肠剖肚,让大家看到经济结构的深层问题,以及拥抱美国的代价!
台积电赴美投资1千亿美元,究竟是实力东拓,还是弱化台湾?必须从台湾、美国及企业不同角度来分析。
台积电赴美投资1千亿美元,究竟是实力东拓,还是弱化台湾?必须从台湾、美国及企业不同角度来分析。
美国川普总统上任后,要求台积电在美新增投资千亿美元,政府开始检讨现有的产业政策,赖清德总统提出「立足台湾、布局全球、行销全世界」目标,应可进一步构思摆脱制造业思维,深耕「软硬通吃」,促成产业结构确实转型。
台积电日前宣布加码在美国投资1,000亿美元(折合约3.3兆元新台币),市场看法两极化,财信传媒集团董事长谢金河在脸书发文指出,有些人认为说台湾的产业独厚台积电、资源太集中,造成很多产业的排挤效应,恐有「荷兰病」,但从出口数据来看,「资通讯产业」出口额有增加,而且「越来越强大」。
面对川普关税压力,台积电决定加码投资美国千亿美元,额外新建5座先进制程晶圆厂及封装设施及一间研发中心,引起很大的争议。董事长魏哲家亲上火线,强调可降低关税成本与分散市场风险,满足美国在地客户的需求,符合川普总统对国家及经济安全政策方向,让台湾在接下来美国对等关税议题上,取得有利谈判地位。
台积电赴美加码投资3.3兆,外界质疑台湾「硅盾」恐生锈,和硕董事长童子贤9日表示,台湾长期倚赖半导体产业做为经济支柱,「护国神山」确实带来巨大优势,但不能幻想台积电能守护台湾20年。他示警,台湾应警惕「荷兰病」,避免产业过度集中导致经济结构失衡。
缺工,已经是当前各行各业的日常,但台湾企业除了缺工的考验,更面临人才向半导体产业严重倾斜的危机,各产业朝向失衡的不健康态势发展。如何均衡各产业发展,避免过度倚赖单一产业,让台湾累积更多的竞争筹码,挺住当前保护主义抬头、关税贸易战一触即发的压力,政府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