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薛晓晶的搜寻结果,共77笔
久坐不动,小心坐出糖尿病和中风。营养师薛晓晶表示,一项追踪12年的大型研究发现,每天用做简单家事、饭后快走等中强度活动,取代30分钟的久坐,糖尿病风险可下降3%至4%,中风风险下降2%至3%,心肌梗塞更可减少近10%,即使不是运动咖,只要「少坐一点点」,就可望带来更长寿的效益。
爸妈走路不稳、开瓶困难、走路常常跌倒?营养师薛晓晶提醒,这可能不只是老了,而是肌少症悄悄找上门,肌肉流失可能造成骨折与失能,最新研究发现,长者进行12周阻力训练与营养谘询后,肌少症盛行率可从35%降至0%,此外,饮食中摄取足够蛋白质,并补充维生素D与钙,也有助于提升肌肉量。
洋葱是平价又耐久放的蔬菜。内科医师傅裕翔表示,洋葱富含槲皮素、硫化合物等多种营养素,有助于预防癌症与阿兹海默症,研究也发现,第2型糖尿病患者每天生吃100克的生洋葱,能降低血糖;营养师薛晓晶提醒,洋葱表面乾燥的外皮,是槲皮素含量最高的地方,有助于预防流感与新冠病毒感染。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脑中风、糖尿病、肾臟病等重大慢性病的共同危险因子,全台更有400多万人罹患高血压。营养师薛晓晶表示,摄取充足的水分,是控制血压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法,建议高血压患者应每天分次喝足2000到2500c.c的水,就是给心血管最好的礼物。
饭后不到一小时又想吃东西,当心假性飢饿找上门。国外多项研究指出,当人们处于焦虑或无助状态时,压力会让大脑学会「说谎」,并制造进食的欲望。营养师薛晓晶建议民眾,可多练习「正念饮食」,学会分辨真假飢饿。
现代人生活忙碌,超商微波食品快速又方便,成为不少民眾解决三餐的选择之一。不过,营养师提醒,微波食品、炸物或甜点等「方便食物」的代价,可能是大脑记忆力的流失。国外研究显示,经常摄取「超加工食品」(Ultra-Processed Foods,简称UPF)的整体认知功能下降速度比低摄取者快28%,失智风险更增加了44%。
秋天是柿子的产季,营养师薛晓晶指出,柿子的多种植化素,有助于控血糖、降血脂、抗发炎,但因其含单寧酸,应避免与高脂肪、高蛋白、高铁质及酒精类食品同吃,甚至直接空腹食用,以免肠胃不适,更应和药物服用时间隔2小时,以免影响药效。
全台高血压患者高达400多万人,部分患者病情始终控制不佳。营养师薛晓晶表示,除了没规律用药之外,问题可能是出在身体缺乏钾,钾能帮助血管放松,排出体内过多的钠,温和地帮助稳定血压,建议患者不妨在三餐中加入香蕉、菠菜与地瓜等高钾食物,就是降血压的密码。
年纪渐长血管弹性跟着变差,同时也增加高血压、中风的风险。营养师薛晓晶表示,研究发现,只要每天吃5到6颗核桃,就能降低坏胆固醇、调降血压,有助让血管逆龄10岁,高血压长者若持续2年每天食用核桃,收缩压平均可下降5至6 mmHg。
鲑鱼不只是优质蛋白质的来源,更富含Omega-3脂肪酸,能帮助心血管健康、保养脑力与抗发炎。营养师薛晓晶指出,研究发现直接吃「完整鲑鱼」比单吃鱼油胶囊,更能提升体内EPA与DHA浓度,若每周摄取2至3份鲑鱼,搭配健康烹调,就能有效护心又养脑。
血糖、血脂控制不良,会造成健康危机。营养师薛晓晶指出,每天摄取乾重约5克海藻,不仅能稳定血糖、降低胆固醇,还可以优化肠道菌相,甚至在体重管理与脂肪肝控制上展现惊人潜力。
酪梨是金氏世界纪录认证最营养的水果,适量食用有助降低坏固醇、稳定血糖与促进肠道健康,食安专家韦恩表示,最新研究再发现每天吃1颗酪梨,连续6个多月,能有效改善睡眠品质,包括延长睡眠时间、夜间中断次数减少,是能让人睡得安稳的天然超级食物。
艺人顏正国昨(7日)因肺腺癌病逝,让许多人惋惜。功能医学医师许嘉珊表示,除了戒菸之外,健康的饮食与运动也能降低肺癌的风险,研究显示,以水果、蔬菜、全谷、豆类、坚果为主,少吃红肉与加工肉品的地中海饮食,最多可降低约35%的肺癌风险。
酪梨是金氏世界纪录认证最营养的水果,营养师薛晓晶表示,酪梨是心臟的好朋友,一项追踪逾30年研究发现,吃能减少16%心血管疾病风险,每天吃1颗酪梨,也有助减重、降低坏固醇、稳定血糖与促进肠道健康,但提醒要吃完整酪梨,CP值才高,若是吃酪梨油,因少了纤维,会让控糖、养肠效果打折。
有些人不敢吃芒果,担心太甜会让血糖飙。食安专家韦恩表示,美国研究发现,即使是每天吃很甜的芒果,不仅有助控制血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还能降低体脂肪,效果比吃低糖谷物棒还要好。营养师薛晓晶表示,芒果确实营养丰富,但也不能卯起来吃,最佳摄取量为一次半颗中型芒果。
运动该早上还是晚上?营养师薛晓晶表示,许多人总认为有动就好,但其实运动时段的选择,燃脂效率和整体代谢大不相同,甚至性别也有差异。研究指出,女性想稳血压、让腰围缩小,可选早晨;男性想控血压、燃脂,以晚上尤佳。
全台有200多万名糖尿病患,控制血糖成了重要课题。营养师薛晓晶分享有一位55岁男糖尿病患,因听到糖尿病会短命,到门诊寻求协助,在指导下,男子落实1212间歇性断食与天天运动,3个月后成功甩肉23公斤,空腹血糖值从220降到100以下,一扫初次谘询时,忧心只能再活10年的恐惧。
随着AI兴起,不少人会透过ChatGPT来制定减肥计画,营养师薛晓晶指出,ChatGPT虽能提供一定协助,但若想真正达到健康、持久的瘦身效果,仍需专业指导与个人行为的积极转变,AI减重藏有5大隐藏风险,包括资讯可能错误、忽略个人病史、存在族群偏见、过度聚焦体重数字、缺乏持续动力,千万不要过度依赖,特别是糖尿病或代谢症候群患者。
AI人工智慧新时代来临,衝击已经渐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此前,不少媒体曾报导网友分享自己透过向ChatGPT寻求减重建议,在短时间内大幅度「甩肉」数公斤乃至于十多公斤的消息。然而有专业营养师示警,AI的强项在于提供「24小时不下线」的谘询服务却并非万能,尤其对于糖尿病或代谢症候群患者,AI更有可能忽略血糖波动与药物安全等关键因素,因此提倡「AI纪录+医师、营养师把关」,才能让减重有效又安全。
怎么跑步都瘦不下来?饮食可能要调整了。营养师薛晓晶指出,一位50岁上市公司女副总3年来坚持跑步,饮食也相当清淡,但就是瘦不下来、体脂依然不动,在经过补足蛋白质、重量训练的调整后,体重立刻突破停滞、体态更为紧实,甚至比年轻时有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