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寻结果

以下是含有行人专用时相的搜寻结果,共115

  • 三峡北大国小周边增设减速标线 新北再推4行人友善区

    三峡北大国小周边增设减速标线 新北再推4行人友善区

    为加强校园周边道路安全,新北市交通局已于8月完成三峡区北大国小周边交通安全优化工程,包括增设视觉化减速标线、减速垫与人行道路缘石,以提升驾驶人警觉性并降低车速之外,后续将再增设路侧栏杆,加强实体阻隔效果。

  • 远通电收道安童乐会 TOMICA开上国道教道安

    远通电收道安童乐会 TOMICA开上国道教道安

    远通电收落实企业社会责任,秉持交通本业响应交通部「交通安全月」持续推广「人本交通、停让文化」观念,今日携手交通部、台中市政府、高速公路局、国道公路警察局、靖娟儿童安全文教基金会、徐元智先生纪念基金会与统一超商,于国道清水服务区举办「停让e起来、安全Tag上来-道安童乐会」公益活动。

  • 夜间右转挨罚争议!驾驶控行人闯红灯 法院判决揭真相

    夜间右转挨罚争议!驾驶控行人闯红灯 法院判决揭真相

    男子阿国(化名)驾驶一辆营业小客车,今(2025)年1月某日晚间10时许,行经新北市一处路口时,被警方认定「行经行人穿越道未礼让行人」。警方透过科技执法搜证,隔日便移送交通事件裁决处,被裁定须缴纳6000元罚锾,并要求阿国参加道路交通安全讲习。阿国不服,提起行政诉讼。

  • 改造芦洲成功国小周边 增设标线型人行道、调整停车格

    改造芦洲成功国小周边 增设标线型人行道、调整停车格

    为改善学童及行人通行安全,芦洲区长安街313巷成功国小旁人行环境改善计画已完成第一阶段工作,交通局于长安街313巷完成画设标线型人行道,并将原本两侧机车停车格调整为斜向停车格,以确保人车动线分明,提升行走安全也满足居民停车需求。

  • 逢甲2路口增设行人专用号志 小绿人会「温馨提醒」

    逢甲2路口增设行人专用号志 小绿人会「温馨提醒」

    台中逢甲商圈是国内外观光客朝圣热点,为保障民眾行的安全,市府交通局针对该商圈人潮密集路口,包括文华路与福星路、福星路与逢甲路等2路口完成「行人专用号志时相」布建工程,穿越马路时,「小绿人」贴心提醒「秒数不够,下次再过」等,让游客与市民在逢甲商圈逛街更安心。

  • 儿童交通伤亡攀高 去年达1.2万人

    儿童交通伤亡攀高 去年达1.2万人

     政府多管齐下改善道安,行人死伤交通事故仍接连发生,牵动法规检讨。审计部检视去年道安改善成效发现,成果与目标有落差,8县市交通死伤情况仍严峻,儿童伤亡也居高不下,且多呈逐年上升趋势,去年更增至1.2万人,交通部应与地方政府研议对策。交通部表示,将协助落后县市,以跨部会与地方力量提升成效。

  • 8县市遭点名交通死伤严峻 全台儿童伤亡居高不下

    8县市遭点名交通死伤严峻 全台儿童伤亡居高不下

    政府多管齐下大力改善道安,仍接连发生多起行人死伤交通事故,牵动交通部滚动检讨相关法规。审计部分析去年度成效后直指,行人交通安全提升措施执行成效与目标有落差,且有8县市交通事故死伤状况仍严峻,儿童死伤数也居高不下,交通部应偕同地方政府研谋有效对策,维护人民通行权益与安全。

  • 基隆市交通安全表现亮眼    行人事故减少达36% 全岛最佳

    基隆市交通安全表现亮眼 行人事故减少达36% 全岛最佳

    依据交通部道安资料显示,基隆市(113年)在交通事故每十万人死伤人数为本岛第二低(次优),114 年1至4月交通事故每十万人死伤381人为本岛最低(最优);另113年行人每十万人死伤人数列全国倒数第二(次差),114年1至4月行人每十万人死伤31人列全国倒数第六(进步四名),显示基隆市推动「行人友善」、「行人有序」及「路畅专案」等政策奏效,车祸事故伤亡件数持续降低。另依据警察局统计迄114年7月24日止,行人事故较去年同期减少80件(-36%),每十万人死伤人数仅39.3人,预估全国排名会持续跃进。

  • 基隆 友善专案奏效 行人事故降36%

    基隆 友善专案奏效 行人事故降36%

     交通部全国交通事故数据今年1至3月每10万人死伤人数排名,基隆市在全国排名第2低,但每10万人行人死伤人数却是全国第2高,不过,统计至4月后进步至全国第6高。基隆市警察局指出,基隆推动行人友善、行人有序及路畅专案,今年1月至7月24日行人事故较去年同期减少80件,降幅高达36%,此外,经市府盘点将增设139处行穿线,提供行人更多保障,预计今年排名将再进步。

  • 基隆告别行人死伤全国第2高!骤降36% 神操作曝光

    基隆告别行人死伤全国第2高!骤降36% 神操作曝光

    交通部全国交通事故数据今年1至3月每10万人(不分类型)死伤人数排名,基隆市在全国排名第2低,但每10万人「行人」死伤人数却是全国第2高。不过,统计至4月后进步至全国第6高。基隆市警察局指出,基隆推动行人友善、行人有序及路畅专案,今年1月至7月24日行人事故较去年同期减少80件,降幅高达36%,市府也已盘点增设139处行穿线,提供行人更多保障,预计今年排名将再进步。

  • 基隆 暖西国小画设标线 通学步道成形

    基隆 暖西国小画设标线 通学步道成形

     基隆市因早期交通规画不佳,部分路段行人常被迫与车争道,近期基隆市政府在学生家长、校方、议员的协力下,透过画设标线,为暖西国小打造1条通学步道,让学童上下学时能够安全过马路。

  • 基隆暖西国小通学步道启用 标线型人行道保障学童安全

    基隆暖西国小通学步道启用 标线型人行道保障学童安全

    因为早年对行人安全的交通规画不佳,许多基隆民眾早已经习惯「与车争道」。近期基隆市政府在学生家长、校方、议员的协力下,透过画设标线,为暖西国小学童打造一条能够安全上下学的通学步道,提供学童及附近民眾安全行走的环境。

  • 乳癌名医过马路遇死劫 北市交通局明下午会勘检讨

    乳癌名医过马路遇死劫 北市交通局明下午会勘检讨

    卫生福利部桃园医院外科主任周佳正19日在台北市中正区罗斯福路及爱国西路口,行经斑马线过程中遭公车卷入车底不治,台北市长蒋万安20日上午表示,交通局将至现场会勘并做评估、调整。北市交通局指出,相关单位预计21日下午2点半至现场会勘,并评估路口西北角行穿线退缩、增设庇护岛及行人灯措施。

  • 基隆推行人友善年增139处行穿线 交通事故死伤大降3成

    基隆推行人友善年增139处行穿线 交通事故死伤大降3成

    基隆市政府自2023年起推动行人友善专案,基隆市今年更针对行人违规,展开「行人有序」专案。今年上半年行人相关交通事故无论发生件数及死伤数,都大幅降低3成以上。市府交通处表示,今年内全市将增设139处行人穿越道,以确保行人安全。

  • 行人死亡6成以上为高龄   台南加大执法力度  上半年取缔汽机车违规逾11.5万件

    行人死亡6成以上为高龄 台南加大执法力度 上半年取缔汽机车违规逾11.5万件

    交通部最新统计,台南市今年1至4月A2类交通事故伤者人数较去年同期减少268人、降幅1.3%,儘管整体事故趋缓,但因A1事故仍存在风险且具高度随机性,经分析主因多与分心驾驶、自撞及高龄者有关,市府将从工程、教育、执法等三面向持续推动预防作为。

  • 护道安 新庄对齐车道 泰山画行穿斜线

    护道安 新庄对齐车道 泰山画行穿斜线

     新北市议员锺宏仁、李宇翔日前分别接获陈情,新庄区幸福路与中平路口,车道标线未对齐,常造成直行车动线乱;另在泰山区明志路三段与工专路口,为当地居民上学、通勤必经路段,人潮车流交织,有通行安全疑虑。交通局允诺,将于新庄该路口缩减车道宽度、改善直行车动线;另在泰山路口新增斜向通行路线,保障当地人车安全。

  • 强化泰山区人车通行安全 新北议员吁设「斜向穿越设计」

    强化泰山区人车通行安全 新北议员吁设「斜向穿越设计」

    新北市泰山区明志路三段与工专路口,为当地居民上学、通勤必经路段,更是商圈密集、店家林立之处,但长年以来都有里民陆续反应有通行上的问题。议员李宇翔昨(23)日下午与交通局、贵贤里长陈岳宏及贵子里长戴联树到场现勘,交通局允诺,将新增斜向通行路线,保障当地居民人车安全。

  • 新北推人本交通 拚车祸零死亡

    新北推人本交通 拚车祸零死亡

     新北市三峡区5月19日放学时段发生骇人车祸,酿4死12伤,各界关注高龄驾驶、无照与通学安全等议题,民间团体6月21日于中和四号公园举办交通伤亡追思活动。新北市政府22日表示,对于罹难者表达深切哀悼,将持续透过「系统性工程」改善、法规执行与教育宣导等手段推动人本交通。

  • 北市交通死伤人数较同期下降 拟办高龄汽车安全驾训班

    北市交通死伤人数较同期下降 拟办高龄汽车安全驾训班

    台北市政府28日举办道安会报,根据统计,台北市1至4月交通事故死伤人数均较近3年下降,仅大同区死伤人数较同期增加。对于交安成效,市长蒋万安表示要继续精进,因为「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此外,针对高龄驾驶肇事问题,北市交通局将研拟促进驾照缴回措施,并与民间合作增设汽车高龄安全驾驶驾训班。

  • 高雄行人专用灯号路口 仅30%

    高雄行人专用灯号路口 仅30%

     高雄近年为提升行人过马路安全,已在652处路口设计为「行人早开」时相,另有131处为行人专用时相,透过让行人绿灯先行,增加车辆对行人的能见度,不过民代发现,拥有行人专用灯号的路口,目前仅占全部号志路口的30%左右,恐成行人时相设计阻碍,建议市府要加紧脚步提升人行道比例。

回到页首发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