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许倬云的搜寻结果,共23笔
近几个月来,有几位明星、作家、教授及人权人士分别过世。这些名字接连淡出人世,如同灯光一盏盏暗去,令人惋惜。有人说,死亡是一种缓慢的散场,精神和信仰仍在空气中流动,终会有人接续他们曾经定义的时代。
最近几个月来,有几位明星、作家、教授及人权人士分别过世。这些名字接连淡出人世,如同灯光一盏盏暗去,令人惋惜。有人说,死亡是一种缓慢的散场,他们精神和信仰仍在空气中流动,终会有人接续他们曾经定义的时代。
中研院院士、一代史学巨擘许倬云日前辞世,享耆寿95岁,各界纷纷表示哀悼。许倬云为「蒋经国国际学术交流基金会」的创办推手,去年荣获唐奖汉学奖,特别将5千万元奖金全数捐给基金会,成立「许─孙奖学金」,以鼓励汉学研究。
中研院院士、歷史学家许倬云近日传出于美国匹兹堡辞世,享耆寿95岁,引来前交通部长叶匡时等名人发文缅怀,金曲歌王王力宏今(5日)也晒出许倬云的照片,原来许倬云是他的舅公、奶奶许留芬的七弟,他表示:「许倬云,自幼体弱多病、先天残疾,但精神世界极为丰富,智慧更是无人能及」。
中研院院士、歷史学家许倬云4日清晨于美国匹兹堡辞世,享耆寿95岁。许倬云为「蒋经国国际学术交流基金会」的创办推手,去年荣获唐奖汉学奖,特别将5千万元奖金全数捐给基金会,成立「许─孙奖学金」,以鼓励汉学研究。
2024年唐奖汉学奖得主许倬云院士,今日清晨在美国匹兹堡辞世,享年95岁。唐奖教育基金会为许倬云制作一系列影片,包括回顾其94年人生经歷、学术进展及对当今世局之洞见的专题影片「纵横古今立言警世的史学泰斗」等,让民眾能透过影片,再次领略许倬云的见解,回顾其非凡的一生。
今日传出中研院士、美国匹兹堡大学荣休讲座教授、歷史大师许倬云在美国过世的消息,享耆寿95岁。前交通部长叶匡时在脸书发文缅怀,表示在许身上学习很多思考方法及为人处世的原则,且去年荣获唐奬,将五千万奬金全数捐给蒋经国基金会,慷慨气魄令人感佩。
钱思亮(一九O八年~一九八三年),字惠畴,生于河南省新野县,祖籍浙江余杭,曾任北京大学化学系主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国立台湾大学化学系教授、系主任、第五任校长、中央研究院评议会评议委员、院士、院长、行政院原子能委员会主委等职,学术报国,鞠躬尽瘁典型学人。傅斯年誉其为「粹然儒者」。
着名歷史学者、中央研究院院士许倬云教授在美国发布短视频,劝告国内(大陆与台湾)的「唯美派」不要唯「美」至上,当前美国社会正在掏空自己的精神文化和经济实力,美国正在走向浪费、懒惰、消耗和空洞化,其严重程度已超过歷史上最骄奢的罗马帝国、最浪费的法王路易十四、最野蛮的俄国沙皇,美国败相已经很难弥补,形势的变化让他感觉心酸,而且心伤。
2024年第6届唐奖汉学奖得主、中央研究院院士许倬云,29日捐赠5000万元给蒋经国国际学术交流基金会设置「许-孙奖学金」,鼓励优秀年轻学子投入汉学研究,并特别赞助人文学领域博士生进行移地访问研究,奠定日后从事研究工作的良好基础。
2024年第6届唐奖汉学奖得主、中央研究院院士许倬云,今天捐赠给蒋经国国际学术交流基金会5000万元设置「许-孙奖学金」,希望藉此鼓励优秀年轻学子投入汉学研究,并特别赞助人文学领域博士生移地访问研究,奠定日后从事研究工作的良好基础。
唐奖教育基金会举办的「唐奖周」9月26日登场,其中「唐奖得奖人演讲」、四场「大师论坛」开放邀请社会大眾免费参加,前者9月28日在国家图书馆多功能展演厅并提供即时口译,后者9月30日至10月1日分别于台大、东吴双溪校区、中国医药大学水湳校区、阳明交大光復校区等四所大学举办,有兴趣者可至唐奖官网报名。
唐奖20日公布汉学奖得主,由中央研究院院士许倬云获得,他证明汉学并不局限在学院象牙塔内,而是可以走入社会,这对汉学产生根本性的影响。许倬云可说是首名台湾出身的唐奖汉学奖得主,他表示很幸运,94岁了还被人认可,比在古代中状元还难。
台大杰出校友、中央研究院院士许倬云获得今年唐奖汉学奖,台大恭贺许倬云获奖,并将致力营造良善的学术研究环境,实践大学人才培育的使命,如同过去师长培育许倬云一般,传承作育英才、百年树人的精神,让台大成为国际汉学的学术重镇。
唐奖今公布汉学奖得主,由中央研究院院士许倬云获得,他证明汉学并不局限在学院象牙塔内,可以走入社会,由此为汉学开启一个能与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对话的路径,对汉学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对于得奖,许倬云表示很幸运,他94岁了还被人认可,比在古代中状元还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