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医务管理学会的搜寻结果,共204笔
补充保费改革因股民不满,遭政院「踩剎车」。卫福部长石崇良7日出席研讨会,秀出大会致赠的前卫生署长张鸿仁着作《政府不敢告诉你的健保危机》,表示政策出发点是为了健保财务永续,少子化后,劳动人口不断下降,挑战已在身边,不是未来。台湾医务管理学会理事长洪子仁表示,部长的出发点绝对是好的,只是走得稍微快了一点,战后婴儿潮资本利得多,多缴一点保费,也是在帮助年轻的世代。
在股民的反弹下,补充保费改革紧急喊卡。中经院长连贤明今(7日)表态,健保是最重要的公共建设,大家觉得重要,但在收费上又不太愿意投入资源。部长抛出意见进行改革,他希望多给部长一点肯定。有人批评这是「从股民身上吸取保费」,这是误解,股利所得就是所得的一部分,在二代健保中,是补充性保费的重要来源。导入结算制,在公平性上面就会平衡,但若能将2万块的起徵点适度往上拉,影响就会小很多。
为挽救健保财务,卫福部长石崇良日前接受《中国时报》专访时透露,将修法导入结算制,利息、股利、租金年总合逾2万就起徵,避免民眾拆单规避补充保费,消息一出引起大反弹,行政院6日晚间「急踩剎车」,表示行政院长卓荣泰已指示卫福部「广泛听取各界意见,暂缓具争议的规画」。
卫福部研议健保补充保费三大改革,包括利息、股利、租金採结算制,一年累计超过2万就需收取2.11%补充保费,引发股民大反弹。卫福部长石崇良今日午间指出,健保须重新检讨付费公平性、调整财务结构,会研究如何让小资族保有小确幸。晚间卫福部发布声明,强调补充保费改革仍在研议阶段,卫福部会广纳各方意见,暂停有争议的规划。
卫福部长石崇良近日表示,将针对健保进行修法,补充保费部分将改为利息、股利、租金等,只要全年超过2万元就须缴交,虽然医界认为改革方向合理,但却让网友炸锅,质疑股利收入不过2万元,怎么会变成有钱人,被政府层层剥皮。
为避免拆单规避补充保费,卫福部将修法导入年结算制,利息、股利、租金加总超过2万元就得缴,奖金起徵点则从薪资的4倍以上,改为最低薪资的4倍以上。单笔扣缴上限,则从1000万升至5000万。社保司初估,结算制、奖金的改革及上限调高,将分别影响480万人、200多万人、1000人,为健保带来100~200亿、70~80亿、6亿收入。
2025年台湾健康照护联合学术研讨会,今年11月7日将于政大公企中心盛大登场,今年主题以「医疗数位与绿能双轴转型」为核心,聚焦ESG永续、智慧医院、病人安全、照护创新与健保变革5大方向。台湾医务管理学会理事长洪子仁指出,台湾医疗正面临人口老化、人才短缺等前所未有的挑战,医疗改革势在必行,盼透过医界最具代表性的学术盛会让各界对话,找出让台湾医疗更具韧性的行动。
「假日急症中心(UCC)」将于下月试办,六都同步上路,各县市共申请设置14个点,设置于壅塞的医学中心附近,大多为地区医院,也有1、2家大型联合诊所。健保署将于官网设置UCC专区,包含发烧、呼吸道症状、轻度肠胃道症状、简单伤口等,都能到UCC治疗,部分负担则是比照诊所,收150元。
全民健保规定政府每年度应负担健保总经费的36%,但多年来因计入原住民、中低收、身心障碍者等社福保费补助,导致健保收入「帐面达标、实质不足」。为让健保财源更稳固,卫福部上月底修正施行细则,将社福项目排除在36%之外。8日预告期满,近期将公告,上路日回溯至今年元旦。卫福部表示,今年健保因而短少的134亿,将由政院拨补进入健保基金,明年政院预计还会再挹注138.9亿。
大医院名医门诊挂号难求,有业者看准商机,提供付费「代挂号」服务,打乱医疗市场、衝击分级医疗。卫福部指出,除了请地方加强稽查,今年个别医院总额上路,也正在检讨分级医疗状况,若医学中心轻症占比仍太高,不排除将未经转诊部分负担,由现行医疗总费用约20%,提高至法定50%,民眾到大医院看门诊平均恐负担2千元、甚至上万元。
代挂号乱象凸显分级医疗问题,卫福部不排除对未转诊赴大医院者收取50%部分负担。医界认为,此举能让大医院专心处理急重难罕病人,但恐造成民意波动;民团担忧,癌症病患化疗就可能长达半年以上,而行动不便者因诊所缺乏无障碍设施,也无法在基层就医,此举恐惩罚到重症病人、身障者,导致健康不平等。
健保总额协商今年取得付费者、医界代表达成完全共识,成长5.5%,新增600亿元,总额9883.1亿元。卫福部长石崇良表示,增加的总额,将针对两大类项目挹注预算,即解决当下医疗最急缺的护理以及儿科人力荒,护理人力费预计4年增至600亿;儿科部分,针对收治0~6岁的儿科医师,保障点值1点1元,藉此留下人才,他并承诺,明年绝对不会调涨健保费。
健保会昨上午进行总额协商,歷时十几个小时,付费者、医界代表达成共识,创下2008年以来首次有共识的纪录。付费者代表版本为5.5%,医界代表则提6.1%,双方都以健保署的版本为基础,原本西医基层协商结果为两案併陈,但其余总额部门陆续达成共识后,西医基层再度要求协商,约在晚间8、9点全数谈完,通过总额成长率5.5%,明年总额将近兆。医界直言,这是石崇良部长上任后执行力的展现。
卫福部近期预告订定「115年全民健康保险保险对象住院应自行负担费用之最高金额」草案,同一疾病每次住院自行负担费用上限从5.1万元调高到5.7万元,全年累计住院自行负担最高额从8.6万元调升到9.4万元,调整幅度较前一年大增,主因是每人平均国民所得增加。草案预告60天,预计明年(2026)元旦上路,初估影响上万人,但经济弱势和重大伤病者不受影响。
卫福部日前修正「全民健康保险医疗服务给付项目及支付标准」,医学中心、区域医院将病人下转至地区医院、基层诊所,可获700点支付点数,而接受下转者可获500点加算,9月1日上路,鼓励落实分级医疗。医界认为,新制奖励高,但成效未定,提醒政府给「胡萝卜」也要给「棒子」,慢性病超过一定比例者,须重新审视医学中心资格。
妇产科狼医事件延烧,台北市卫生局近期公布医师惩戒委员会结果,对指侵的黄信颖医师废止执照1年,对性骚多人的「C教授」陈思原则处停业3个月,被网友批评是「轻轻放下」。立法委员陈昭姿更在脸书开炮痛批官官相护,要求卫福部立即检讨,并点名医师公会应站在病患安全的一方,却集体噤声。医改会则直言,陈教授在医界非常有威望,却利用权势不对等来犯行,停业3个月固然有警示效果,却不符社会期待。
医护人力面临流失,行政院日前宣布明年军公教不调薪,医师职业工会担忧,恐严重打击基层士气,呼吁「公立医院要调薪,私立医院要跟进」,卫福部更应落实三班护病比,将奖励金扩及门诊、特殊单位等非病床端护理人员。医界强调,未来健保应提高急重难科别支付标准,并将护病比达标奖励纳入个别医院总额成长率指标。
瑞士票房冠军电影《失控夜班》近期在台上映,描绘夜班护理师在资源不足下,面临病患爆满、人力严重短缺、医护身心濒临崩溃的极端压力。医界五大团体今举办电影放映活动,表示这不仅是电影情节,更是台湾医疗现场的写照,呼吁政府投入更多资源于急诊、重症及基层医疗,避免医疗体系陷入恶性循环。医疗体系的失控,将是全民的代价。
医疗体系崩坏、医事人员纷纷出走,加上药价、缺药等问题长年未解,卫福部长邱泰源被点名是内阁改组人选,据报导将由健保署长石崇良升任。医药界人士认为,他兼具政策经验与专业判断力,相信能带领卫福部解决当前医疗体系的三大挑战。
个别医院总额今年陆续实施,台北区医院是否因新制出现医疗人球备受关注。健保署署长石崇良指出,全国医院第2季点值达1点0.97元,台北区超过0.9、台大医院就超过0.95,未出现减诊、涨挂号费等状况。医界呼吁,未来健保总额成长率应维持5.5%以上,确保财务充足,避免发生医疗人球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