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腾讯控股的搜寻结果,共44笔
据《21世纪经济报导》消息,企查查APP显示,近日,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王健林等被限制高消费。案件流程显示,此前,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达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等因此案被强制执行1.86亿元(人民币,下同)。
高盛研究部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刘劲津及团队18日发表最新观点,维持对A股和H股的超配评级,预测未来12个月两个市场的潜在上行空间分别为8%和3%,除建议投资者逢低吸纳,具体也看好「中国民营企业十杰」、AI、反内卷及股东回报等主题。
综合陆媒报导,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所持有的多家公司股权被冻结,合计约人民币(下同)4.9亿元。
在美国宣布针对辉达出口到大陆的「降规版」H20 AI晶片发出禁令后,传出辉达正在研发符合禁令且可出口到大陆的新降规版晶片,样品最快于6月推出,上月辉达执行长黄仁勋赴北京,就是在因应此事。
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报导,美国政府原先打算对辉达扩大出口管制,限制辉达AI晶片H20对中国出口的计画,但在辉达执行长黄仁勋亲赴海湖庄园参加美国总统川普晚宴后政策急转弯。
美国联准会利率不变,主席鲍尔表示关税引发物价上涨可能只是暂时现象,让包含亚股在内之全球股市稍微喘口气。近一周亚洲股市普遍上涨,日股、上证指数、台股、恒生指数、印度及越南河内指数等皆有1.5%涨幅。
大陆网科企业正竞相投入人工智慧(AI)竞赛,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百度等巨企尤为积极。腾讯控股旗下腾讯混元21日深夜宣布,推出自研的深度思考模型混元T1正式版,目前已在腾讯云官网上线,输入价格为每百万tokens人民币(下同)1元,输出价格为每百万tokens 4元,这仅为今年初爆红的DeepSeek标准时段的四分之一价格。
腾讯控股旗下腾讯混元宣布,正式推出自研深度思考模式混元T1正式版。
陆港股21日三市齐挫,其中,港股领跌亚股。分析认为,随着部分科技股业绩公布,短期缺乏进一步催化,投资人藉机卖股以锁定收益。
腾讯19日发布2024年第4季与全年财报,全年净利润达到1940.7亿元(人民币,下同)、年增率68%,并投入大笔支出在AI领域。腾讯CEO马化腾认为,AI应用发展机会已到来,各行业都会受惠AI普及,应拥抱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机会。日前公告年报的小米也展现对AI企图心,表示今年全年研发经费会有25%投入AI。
腾讯借助AI和微信生态找到第二条「成长曲线」,腾讯19日发布2024年第4季与全年财报,全年净利润达到1940.7亿元(人民币,下同),比上年成长68%。此次财报后的沟通会中,腾讯CEO马化腾也对AI表示看法,认为未来应用发展机会已经到来,各行各业都会受惠于AI普及,每个行业都应拥抱这样一个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机会。
大陆两会定调发展主轴,释出许多积极讯号,提供陆股后市布局重点指引,今年包括赤字率提升至4%为史上新高,显示政府积极维稳心态,大手笔规划人民币3,000亿元用于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发行特别国债人民币5,000亿元,及地方政府专项债人民币4.4兆元等,财政支出强度明显加大,陆股后市看好「科技牛」加「内需牛」双主轴。
近期,港股市场迎来大举以陆资为代表的南向资金,拉动港股行情狂飙。Wind资料显示,今年迄今,南向资金占港股每日成交额比例多次突破50%,显示陆资对港股定价权掌控力显着增强。
自DeepSeek问世之后,全球AI焦点从美国科技巨头重新聚焦回到大陆相关公司,成为陆股中长线涨升行情的新曙光,据统计,今年来绩效前十强的陆股ETF全面正报酬,前六强皆赚5%以上,其中绩效前二强如中信中国高股息ETF(00882)衝逾22%、台新MSCI中国ETF(00703)也涨逾18%。
为了进一步刺激市场交易,传出港交所与香港证监会今年内将就改善交易单位制度(俗称「手数」制)提出建议,以降低投资人购买高价股票的门槛。知情人士指出,港交所在最近数周与券商的会谈交流中,提出简化每檔股票最小交易单位的选项。
陆港股市6日表现强势,港股延续此前涨势,恒生指数收涨3.29%,创2022年2月以来新高;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涨3.57%。
为打赢AI战局,阿里巴巴宣布扩大资本支出。该集团CEO吴泳铭24日表示,未来三年,阿里巴巴将投入超过人民币(下同)3,800亿元,用于建设云端和AI硬体基础设施,总额超过过去十年总和,也创下大陆民营企业在上述领域最高投资纪录。
小米创办人雷军24日在个人微博发文称,27日将推出两款新品,分别是小米SU7 Ultra和小米15Ultra。雷军还说,这是小米创业15年以来最高端的两款产品。
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17日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与多位科技巨头会面,花旗18日发报告指出,这展现大陆领导人对互联网和科技行业的重视,有助支撑大陆互联网行业的估值倍数。瑞银则表示,这代表大陆监管对科技行业的整顿结束,将消除整顿对行业表现的长期影响。
腾讯控股近日减持微盟和优必选,同时加大回购力道,自7日至10日连续四天回购约港币(下同)15亿元,相比此前每日回购规模为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