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寻结果

以下是含有黄伟鸣的搜寻结果,共89

  • 校园空品大作战!环境部推4层防护网 锁定22工业区体检

    校园空品大作战!环境部推4层防护网 锁定22工业区体检

    环境部统计,近3年学校通报教育部空污陈情案件共26件,为了改善校园空品,环境部推出「校园空气品质4层防护网」,今年锁定22处工业区执行「工业区空污体检」,并在周边学校设置监测仪器,以利溯源、辅导业者改善,守护学童健康。

  • 捷运站PM2.5爆表没人管 环团怒

    捷运站PM2.5爆表没人管 环团怒

     不少人习惯搭捷运上、下班,却不知道自己可能每天都暴露在高浓度的细悬浮微粒(PM2.5)环境之中!环境部2017年研究显示,不论夏季或冬季,地下捷运月台比起公车、汽车、机车、步行、脚踏车,PM2.5暴露量都最高,原因在于车厢进站时车轮与轨道快速摩擦导致微粒扬起,但环境部至今却未将月台列入室内空品管制范围,环团呼吁环境部尽速纳管,并加装电子萤幕显示监测数值,方便民眾随时查看。

  • 空品白皮书纳PM1 拟调移动空污费

    空品白皮书纳PM1 拟调移动空污费

     环境部16日发布《空气品质政策白皮书》,盘点出62项未来具体工作,并以「健康永续」为愿意,也订定2030年PM2.5年平均浓度达每立方公尺10微克以下、2035年更要达到8微克以下,并首次纳入「PM1」(超细悬浮微粒)概念,至于外界关注核三除役,环境部长彭启明则强调,核三除役后对空品影响微乎其微。

  • 空品政策白皮书出炉    首次提及「PM1」概念

    空品政策白皮书出炉 首次提及「PM1」概念

    环境部16日发布《空气品质政策白皮书》,盘点出62项未来具体工作,并以「健康永续」为愿景,也订定2030年PM2.5年平均浓度达每立方公尺10微克以下、2035年更要达到8微克以下,更首次纳入「PM1」(超细悬浮微粒)概念,未来环境部研拟要订定PM1相关标准。

  • 全台中小学周边 仅10个空维区

    全台中小学周边 仅10个空维区

     为保护学童、病患、高龄长者等敏感族群,各县市至今已设置91个空气品质维护区,以管制高污染车辆出入,环境部长彭启明日前表示,未来将鼓励各县市在国中、国小设置空维区。然环境部统计显示,目前仅10个空维区设在中小学周边,环团、学者都表示,都市区的校园密集、学童人数多,呼吁优先鼓励都市设置空维区。

  • 环境部监3高阶主管人事异动 6日任命生效

    环境部监3高阶主管人事异动 6日任命生效

    环境部5日传出高阶主管人事异动,官员证实,监测资讯司长谢炳辉1月中旬届龄退休,明天起职位将由目前的大气环境司长张顺钦调任,大气环境司长由气候变迁署副署长黄伟鸣担任,大气环境司副司长张根穆则调任气候变迁署副署长。

  • 气候通膨 家庭买菜多花7485元

    气候通膨 家庭买菜多花7485元

     第3次气候变迁对策委员会23日登场前,绿色和平20日分析过去3年气候通膨对于家庭支出的影响,主张因气候变迁导致一般家庭3年间在蔬果支出额外增加7485元,再加上吹冷气,就会增加超过8千元,呼吁赖清德总统应加速台湾能源转型。

  • 环境部扩大碳盘查 新纳入500家企业

    环境部扩大碳盘查 新纳入500家企业

     为持续扩大与强化温室气体排放源排放量之管理,环境部扩大应盘查登录对象,并依《气候法》盘查登录与查验分级管理规定,9日预告「事业应盘查登录温室气体排放量之排放源」草案,广徵各界意见;环团认为除揭露碳排量外,政府应再投入资源协助进一步做碳盘查并辅导推动减碳措施。

  • 寧弃优惠 34企业不提减碳计画

    寧弃优惠 34企业不提减碳计画

     为达2050净零碳排目标,环境部规划从2025年起对排碳大户课徵碳费、2026年缴费,但企业如提出自主减量计画通过审核就可享优惠税率,每吨最低只要50元,不过,有厂不愿申请,其中还有2厂的年排放量逾10万吨,环境部分析,事业单位排碳量偏低,与其投资改善设备,或许缴300元碳费比较划算,呼吁业者不要短视近利,环团也认为,应取消2.5万吨的免徵额度。

  • 环境部严打漂绿!业者夸大不实宣称将受重罚

    环境部严打漂绿!业者夸大不实宣称将受重罚

    环境部允许业者可以申请自愿性碳足迹并且提供标章揭露于产品上,但明明环境部仅提供产品生命周期排碳量,却有业者宣称低碳产品、台湾第一等,环境部气候变迁署副署长黄伟鸣27日表示,最近会有业者会接到夸大不实处分,公平会也有在注意,在此次的「自愿性产品碳足迹管理办法」草案中也有明定业者不得为夸大不实,若有任意标示或「漂绿」,依法可处新台币1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罚锾。

  • 钢铁、石化业景气冷 碳排反增

    钢铁、石化业景气冷 碳排反增

     根据环境部公布事业碳排放量资讯,即便去年各厂直接、间接碳排放相较2022年各减少4%,但细看个别工厂,近年景气不佳、产能过剩的钢铁、石化业碳排不减反增,其中台塑石化在云林县的麦寮一厂碳排增加最多,中龙钢铁的增幅则是排名第6。

  • 碳费恐衝击弱势 学者促设转型基金

    碳费恐衝击弱势 学者促设转型基金

     碳费2025年开徵,台大风险社会与政策研究中心12日公布民调显示,过半民眾认为碳费会使低收入群体受害、对台湾经济及就业产生负面影响,还有高达8成5民眾同意减碳政策导致失业,应全额补助职业训练。学者、劳团呼吁运用碳费成立「公正转型基金」,促进绿色工作机会及职训补助,并补贴中低收入户电价、交通费及生活费。环境部回应,推动公正转型是法定碳费用途之一,是否成立基金有待讨论,但碳费规模有限,难以补贴中低收入户。

  • 碳盘查拟扩大 优先纳用电大户

    碳盘查拟扩大 优先纳用电大户

     企业盘查营运期间产生的碳排即碳盘查,环境部目前已要求特定行业、500余厂需碳盘查,不过监察院认为碳盘查及揭露是企业减碳基本功,建议环境部尽速扩大公告应碳盘查对象,优先将高用电行业纳入。环境部回应,应碳盘查对象将考虑用电产生的间接排放,初步拟将百货、仓储、轨道运输、大学、大型医院等行业纳入,具体上路时间未定。

  • CCPI台湾排名末段班 彭启明呛错误不公平

    CCPI台湾排名末段班 彭启明呛错误不公平

     德国看守协会20日公布气候变迁表现指标(CCPI),台湾今年排名60名,虽较去年进步1名,但排名倒数第7,属于后段班,环境部长彭启明强调,台湾气候表现绝不是末段班,这份评比存在争议,是错误的,他不太接受。

  • CCPI气候评比台湾排末段班 彭启明指「标准有争议」:不接受

    CCPI气候评比台湾排末段班 彭启明指「标准有争议」:不接受

    德国看守协会今日公布气候变迁表现指标(CCPI),我国今年排名60名,虽较去年进步1名,但仍属于后段班,排名倒数第7名。环境部长彭启明表示,台湾气候表现绝不是末段班,这份评比存在争议,是错误的,他不太接受。

  • 期待核能新技术商转案例 彭启明:绿能仍是全球主流

     环境部长彭启明14日指出,核能是全世界能源发展的选项之一,但在联合国尚未获得共识,目前绿能仍是全球主流,核能只是一部分,很期待看到新的核能技术商转案例,但还需要一点时间发展,若新的核能如SMR或各种核融合的核废料更少、经费更有效益,相信国人大家能够接受。

  • 换灯具可获碳权 环团吁严审

    换灯具可获碳权 环团吁严审

     国内碳权交易平台本月上线,以台北101汰换地下停车场灯具取得碳权,每吨3500元最受关注。环团指出,换灯具仅须确认并非出于法规要求即可,相当不合理,呼吁这类微型专案加审「投资外加性」,确保减量行为不具经济诱因,避免碳权滥发。

  • 碳费费率今底定!明年初上路 一般费率1公吨300元

    碳费费率今底定!明年初上路 一般费率1公吨300元

    碳费费率审议会经歷6次讨论,终于于在日前建议碳费一般费率每公吨300元、2项优惠费率分别为100元、50元,环境部昨日按照碳审会决议预告草案,并将预告期缩短至7天,明定费率明年初生效。

  • 2026年碳费进帐60亿

    2026年碳费进帐60亿

     碳费出炉,但环团对优惠费率,以及「高碳泄漏风险事业」可再打2折,很有意见。但环境部指出,要适用每公吨50元的优惠费率A,须达成最严格的减量目标,并不容易,预估多数企业选择适用每公吨100元的优惠费率B,估算首年碳费收入约60亿元。

  • 碳费起徵每公吨300 最低价10元

    碳费起徵每公吨300 最低价10元

     碳费2025年起徵,碳费费率审议会歷经6次会议讨论,7日提出最终建议,碳费一般费率每公吨300元起徵、优惠费率A每公吨50元、优惠费率B每公吨100元。环境部长彭启明表示,企业与环团喊价落差很大,但各国碳费都是先低后高,尊重碳审会建议的价格。环境部近期就会依碳审会的建议碳费费率进行预告,明年1月1日公告生效,5月企业试申报,2026年5月则须依2025年排放量缴碳费。

回到页首发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