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一生戎馬天下,率領蒙古鐵騎東征西討,建立了版圖廣闊的蒙古帝國,而戰馬無疑是重要的戰略資源。據悉除了戰馬之外,蒙古大軍遠征時都會帶上一批母馬隨行,背後原因有四,包括能給士兵提供食物,也能安撫公馬情緒、充當運輸隊;同時又能生育小馬,保障戰馬數量。
根據《搜狐網》報導,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落後,四周的政權也迎來了惡夢,蒙古騎兵不僅征服了俄羅斯草原、阿拉伯帝國,也打敗了西方聯軍,勢力橫掃歐亞大陸,其中長途奔襲是蒙古騎兵的一大特點,對於後勤補給也是極大考驗,因此一名士兵往往備有6匹戰馬,除此之外,軍隊還會帶上一批母馬隨行,背後有四大考量。
首先是母馬產出的馬奶是士兵們重要的食物來源,除了可當作水飲用,多餘的馬奶還能做成方便攜帶且便於長期儲存的乳酪,免去生火做飯而暴露行蹤的可能性,加上乳酪熱量高、營養豐富,可以幫助士兵迅速恢復體力。一旦戰事吃緊,遭遇糧食危機,馬肉也可製成肉乾,為士兵補充能量。
其次是在戰場上衝鋒陷陣的公馬雖然跑得快,但少不了會因為發情而脾氣暴躁,讓士兵一個頭兩個大,但若有母馬隨行,就能有效解決難題,安撫公馬。第三,母馬也能充當運輸隊,幫忙運載物資。
更重要的是,母馬會生小馬駒,為龐大的戰馬群補充新成員,即便蒙古騎兵所向無敵,但連續戰鬥的過程中勢必會消耗掉大量戰馬,此時就必須要有新生小馬替補這些空缺,保障戰馬的數量。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