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劇中經常看到皇后被廢的情節,以襯托后宮激烈的鬥爭,但實際上清代只有一位皇后是在生前被正式廢黜的,就是順治帝的元后「博爾濟吉特氏」,順治帝稱兩人個性不合,在眾臣反對之下仍堅持廢后,但大陸歷史教授指出,其實背後還藏有「政治因素」,因為這樁婚事由攝政王多爾袞選定,順治帝為了反抗才會做出這個決定。

大陸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副教授毛立平指出,清代從努爾哈赤時期就開始實行滿蒙聯姻政策,皇太極時期冊立的五宮后妃全是出身於蒙古族的女子,而且全部都姓「博爾濟吉特氏」,包括順治帝的生母孝莊太后,以及孝莊的姊姊和姑母,這種姑姪姊妹同嫁一夫的做法也是當時的婚姻習俗。

順治帝幼年即位,攝政王多爾袞為他選擇孝莊太后的親姪女為皇后,並於順治八年完成冊立皇后的儀式,根據歷史記載,這位皇后聰明漂亮,又是蒙古科爾沁部親王之女,出身不錯,但順治帝就是不喜歡她。

按照順治帝的說法,皇后不僅生活奢糜還善妒,各個方面都與他不相投,於是冊立皇后才兩年,他就讓大學士調查過去廢后所需的手續,大學士聞言全嚇壞了,連忙上書阻止,但順治帝仍堅持己見,硬是將皇后降為靜妃,並由中宮搬出,改居側宮。

博爾濟吉特氏就這樣成為清代歷史上第一位生前被廢的皇后,但有學者考察,她被廢之後並未一直待在後宮,而是被娘家接回科爾沁,還再度嫁人生子,顯現出清初宮廷制度尚未完全定型,皇后仍可以再嫁,另一方面也突顯博爾濟吉特家族的地位,讓年輕的廢后不必老死在宮中。

毛立平表示,博爾濟吉特氏被廢后除了和順治帝所說,兩人個性不合有關,另一方面也與當時的政治背景有很大的關係,因為順治帝幼年即位,在政治、生活都受到多爾袞控制,連配偶也無法自行選擇,這讓他心裡很不舒服,自然產生了本能的反抗;多爾袞死後,他的地位被順治帝全面推翻,包括他主導的這段婚姻也應該推翻,因此博爾濟吉特氏便成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順治帝 #博爾濟吉特氏 #清代 #皇后 #廢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