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考古學家在湖北省江陵縣望山1號楚墓出土一把錫青銅劍,劍主人是春秋末年的越王勾踐,寶劍歷經2500多年卻沒生鏽,學者還發現劍柄出現11個同心圓,間距都是0.2毫米,以古代的技術來看難以製作,就有專家試圖仿製並解開難題。
越王勾踐劍出土於湖北省江陵縣望山1號楚墓,寶劍擁有2500多年歷史,卻都沒有生鏽痕跡,而且劍柄處有11個同心圓,圓與圓間距僅0.2毫米,等距又細緻的紋路,難以單憑用手工雕刻,因此有人懷疑,當時的工匠已發明出精密機械。
大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鉛錫刻鏤技藝傳承人敖興華表示,以古代的技術來看,不太可能發明出精密鑄造的機器,按照古法來製作,應該是先做出精美的模具及離心頭,用以刮出同心圓來鑄造,鉛錫不僅容易成型,而且熔點低,若有做錯的地方,可以補上鉛錫重新雕刻,剩下的工藝就是工匠的手藝。
大陸電視節目《寶劍滄桑録》也曾介紹,越王勾踐劍能千年如新,主要與墓葬密封度有關,出土寶劍的墓葬深埋地下數公尺,棺槨四周用質地細膩的青膏泥填塞,使墓室達到密閉的空間,而墓葬長期又被地下水浸泡,使內部空氣變得更少,同時寶劍又插於黑漆木鞘中,得以避免接觸到氧氣,所以出土時依舊像新的。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