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考古團隊1979年在山東日照針對「陵陽河遺址」進行考古挖掘,某天中午收工後,2名考古隊員在河邊洗手,打算先回家吃飯,豈料下秒竟看見一塊史前陶片,兩人興奮不已,顧不上手邊沒有考古工具,直接跪在地上,徒手挖了起來,最終順利出土「陵陽河遺址6號墓」,並發現了5000年前的古人已經發明釀酒技術的證據。

綜合陸媒報導,1979年山東博物館和莒縣文物管理所聯合對位於日照市莒縣陵陽鄉的「陵陽河遺址」進行考古挖掘,某天中午工作結束後,考古隊員蘇兆慶和賴修田因為手上全是泥沙,於是來到河邊洗手,準備洗乾淨了回家吃飯,蘇兆慶眼尖地發現一塊高約10公分、寬約7、8公分的陶片,興奮直呼這就是大口尊(陶瓷容器)的陶片。

蘇兆慶動手拿了一下陶片卻拿不動,礙於當時已經收工,手邊沒有任何考古挖掘的器具,兩人只好雙膝跪地、徒手挖起土來,挖到手都受傷流血也沒有停止,後來在當地農民工的幫助下,順利挖出一件濾酒缸,材質為夾砂紅陶,經專家鑑定後,確認是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時期罕見的釀酒器,而「陵陽河遺址6號墓」也隨之出土。

報導指出,6號墓是目前大汶口文化時期最大最豐富的墓葬,陪葬品多達206件,包含大口尊、成套的釀酒器等,蘇兆慶表示,這套釀酒器具屬於重大發現,證明了莒人早在5000年前就已經發明釀酒技術,也是莒地原始農業發展中糧食已有剩餘的標誌。

#陵陽河遺址 #墓葬 #陶片 #大口尊 #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