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拯救早產鯊魚的生命,日本企業多年來致力研究「人造子宮」,近日迎來重大進展,研究團隊成功培育並產下一隻能自行發光的深海鯊魚,7個月後鯊魚全長已長至18公分,被認定為世界首例。
綜合日媒報導,沖繩美麗海財團為了拯救早產鯊魚的生命,早在2017年起便致力研究人造子宮裝置,用於人工飼養小鯊魚。日前研究團隊使用裝置培育「模拉里烏鯊」(又稱細尾燈籠鯊,Etmopterus molleri)胚胎5個月後順利生產,並成功存活了7個多月,而這是該物種最長的圈養記錄;體長已長至18公分,體重則增加到18克。
研究團隊指出,為了克服胚胎在分娩過程從「人工羊水」到海水環境的變化中存活下來,出生前3個月起就透過人造子宮,分5階段增加海水量,逐漸改變環境,成功緩解了鯊魚在分娩時的壓力;其中,人工羊水的成分和鯊魚的血液相似。
這是世界上首次使用人造子宮裝置分娩鯊魚,首席研究員富田稱其為「向保護稀有物種邁出的一大步」,他們也將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PLOS)上。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