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考古學家在陝西西安出土西漢的青銅酒器,密封相當完整,裡面盛滿2000年前的美酒,重達26公斤,顏色呈現翠綠色,歷史教授提到,古代酒的濃度都不高,像是秦漢時期就只有3度,直到曹操發明「九醞酒法」,酒的度數才提高。
陝西西安的漢長安城棗園一號墓出土「鎏金鳳鳥銅鍾」,屬於古代的一種容器,樣式像是瓶子,而且體型通常都不小,多用來盛酒,出土時裡面裝有26公斤的翠綠色液體,讓考古人員非常驚訝,經過檢驗後發現,這竟是西漢時期的美酒。
大陸華中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姚偉鈞在節目《中國國寶大會》提到,秦漢時期的酒度數只有3度左右,而魏晉南北朝約4至5度,直到曹操發明「九醞酒法」,透過多次投料、釀造方法提高酒的度數,舉例來說,第一次用1斤的米製作,釀造幾天後再加入相同原料,一共加了9份,使東漢後的酒精濃度有所提高。
大陸西安博物館解說員馬瑤提到,鎏金鳳鳥銅鍾是迄今發現保存最好、存量最多的古酒,經鑑定發現美酒的酒精含量為0.01%,是考古界及釀酒界的重大發現,剛出土時有些大膽的考古學家為了瞭解這是什麼液體,因此用手指沾酒品嘗,但都只剩土腥味,沒有酒香味,而古酒由於滲入銅離子,所以呈現翠綠色,飲用會有害身體,所以沒人敢再試味道了。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飲酒過量,有礙健康。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
文章來源:西部網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