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也就是明思宗朱由檢,是明朝第17任、末代皇帝,雖然他勵精圖治,卻碰到天災引發飢荒,政局內憂外患,導致農民起義攻陷京城,明思宗最終在樹上自縊,由於他生前沒預蓋陵墓,最終只能葬在妃子的墓中,就連喪葬費還是由官員湊來的。
根據大陸節目《百家講壇》介紹,明十三陵是明朝13位皇帝的陵寢所在地,坐落於北京市昌平區十三陵鎮的天壽山下,不過其中唯有明思宗的陵墓最簡樸,規模非常小,主要是因為他當時被農民軍逼自縊,最終遺體被草草安葬。
明代帝陵研究會會長胡漢生提到,明思宗即位時勵精圖治,除掉擅權亂政的太監魏忠賢並調整內閣,但前任皇帝明熹宗卻留下爛攤子,朝堂內黨爭激烈,形成內憂外患的局面,又遇天災引發飢荒,導致李自成、張獻忠等人帶領農民起義。
明思宗雖有心治國,卻缺乏扭轉局勢的能力,個性優柔寡斷,又常做出錯誤決策,導致明朝每況愈下,直到農民起義軍兵臨城下,他與周皇后相約自縊,選擇死在煤山(現今景山),李自成進入皇宮後,下令將皇帝與皇后的屍體裝進棺材,之後與襄城伯李國楨約定妥善處理下葬事宜,且不毀壞明朝各個皇帝的陵墓。
明思宗生前沒有預蓋陵墓,李自成下令將他埋於生前最愛的田貴妃墓中,並讓昌平州官吏負責處理,無奈連年天災加上戰事,財庫根本沒有錢,最終請昌平州各商業舖戶捐錢幫忙,成功募到200多兩銀子,挖開田貴妃的墓後將皇帝與皇后屍體埋進去。
李自成雖然推翻明朝,但不久鎮守三海關的吳三桂引清軍入關,李自成政權很快被擊敗,清軍在攝政王多爾袞率領下進入北京城,他為了攏絡漢人,下令官民為皇帝服喪三日,重新按照皇帝的禮儀安葬並營建陵墓,明思陵在順治年間修建完成,但規模並不大。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勇敢求救並非弱者,您的痛苦有人願意傾聽,請撥打1995
◎如果您覺得痛苦、似乎沒有出路,您並不孤單,請撥打1925
張老師專線:1980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