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自稱九五之尊,喜歡數字中最大的9,不過大陸山東省鄒城市一座明朝古墓出土禮帽「九旒(音同流)冕」,冠冕上有9串垂珠,卻不是皇帝所戴的,考古學家研究發現,山東地區從未發現過帝陵,根據《明史》記載,這件九旒冕屬於明朝親王「朱檀」。
根據大陸央視《中國國寶大會》介紹,山東鄒城一座古墓出土明朝禮帽「九旒冕」,高18公分、長49.4公分、寬30公分,製作於明洪武前期,由金簪、板、旒等部分組成,製作材料包含竹、木、絲、金、鐵及玉石等,冠冕上有9串垂珠。
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金運昌提到,「九旒冕」在明朝時並非皇帝所戴,山東地區從未發現帝陵,當地最大的官就是「王」,經過史料證實,墓主人是魯荒王「朱檀親王」,這也是出土唯一完整的王爵冕旒,對於考證古代衣冠制度非常重要。
此外,根據《明史》記載,明朝天子的冠冕前後分別垂著12道旒,每道旒上共有12顆玉珠,分別是紅、黃、青、白、黑色,而太子則是用11道旒、11珠,親王只能用9道旒、9珠,而魯荒王的九旒冕前後垂9道旒,玉珠數量共計162顆。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