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考古學家在仰韶文化「半坡遺址」發現繪人面魚的陶盆,屬於新石器時代,擁有6000多年歷史,但它竟不是拿來盛裝食物,真實用途是小孩子的葬具,陝西歷史博物館研究員龐雅妮提到,陶盆內畫有許多條魚,可能與乞求生命重生有關。
據大陸節目《仰韶故事》介紹,陝西西安發現仰韶文化「半坡遺址」,出土器物有石器、骨器、陶器、蚌器等,彩陶是當時古人生活中最常見的用具,紋飾也都非常多樣,有寬帶紋、網紋、花瓣紋、魚紋和幾何圖形紋等,體現出仰韶先民對美的追求。
而陶器的造型非常多種,也都對應不同的使用功能,考古人員發現「人面魚紋彩陶盆」,陶碗內畫有許多條人臉魚,看起來像是用於盛裝食物,但它其實屬於仰韶文化的「孩童葬具」,裡面裝有兒童的骨骸,且須與另一個「尖底甕」做搭配,尖底甕高約1公尺,底部呈現尖形。
陝西歷史博物館研究員龐雅妮提到,人面魚紋彩陶盆是孩童甕棺葬具的一部分,一般使用陶製的罐子,還有繪有人面魚紋的盆,陶盆作為蓋子覆於甕上,而魚是生命力旺盛的動物,古人應該是希望藉助魚的幫助,讓夭折的孩子能游過死亡之水得到重生,而甕棺底部或蓋上都被打上小洞,被認為是供孩子靈魂出入的通道。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