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詩人杜牧在《阿房宮賦》中,將阿房宮描繪的雄偉壯麗、氣勢恢宏,並稱項羽用一把火將其燒毀,讓阿房宮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這個說法也被大眾相信,從古至今流傳於民間,然而根據史料和現代考古研究發現,阿房宮不但沒有被火燒過,甚至還是一座只有地基和三面牆的「爛尾樓」。
根據《國家人文歷史》報導,《史記》記載,秦始皇原本住在咸陽宮,但因為咸陽人口太多、宮殿太小,於是西元前212年時決定建造一座更大的宮殿,並選定渭河南岸上林苑修建阿房宮。事實上早在秦惠文王時期,阿房宮已經開始修建,只是還沒建成,惠文王就過世,工程也因此停擺,直到秦始皇才又重建新宮。
然而短短2年後,秦始皇不幸病逝,由於修築皇陵的人手不夠,秦二世只好暫停阿房宮的修建,將工人全部派去修築秦始皇陵,等到皇陵的主體工程結束,秦二世才再下令繼續修築阿房宮,只是當時秦朝已面臨存亡危機,開啟阿房宮工程會消耗大量財力、人力和資源,因此遭到丞相李斯等人反對,卻被秦二世下獄問罪。
直到西元前207年8月,宦官趙高逼殺秦二世,秦王子嬰只做了46天的皇帝,秦朝宣告滅亡,阿房宮也就此成為爛尾樓。《史記》中還有提到,「阿房宮未成;成,欲更擇令名,名之。」表示阿房宮若建成,會另取新名,但這個新名字始終沒有出現,《漢書‧五行志》則明確指出「復起阿房,未成而亡。」另外史料中記載劉備、項羽也都只有「出入咸陽」,並未提及阿房宮。
2002年至2007年,大陸陝西省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與大陸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聯合組成「阿房宮考古隊」,調查結果證實阿房宮未建成,甚至只建了夯土地基和三面牆。除此之外,考古也沒有發現任何火燒痕跡,代表一直流傳在民間的「項羽火燒阿房宮」這個說法不符合史實,且根據考古物證顯示,項羽真正放火燒的其實是咸陽宮。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