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火藥還沒發明的冷兵器時代,戰士們大多以刀槍、弓箭等武器交手搏鬥,尤其是弓箭作為遠程殺傷性武器,得到廣泛使用。不過外界好奇,為何古人打仗時不大規模使用毒箭?畢竟敵人就算沒被箭射死,也會毒發身亡。事實上,古代戰場之所以少用毒藥,除了成本問題之外,還有3大考量,包括實用性低、違背道義以及難以拖垮敵軍。
根據《搜狐網》報導,古人打仗很少使用毒箭,背後有諸多考量,首先是成本問題,由於每次作戰使用的弓箭多達數十萬計,若想製成毒箭,光是採集毒藥的高昂成本,以及浸泡毒藥的曠日費時,就讓軍隊卻步,更何況行軍打仗都不見得能吃飽,花這麼多錢在毒箭上,不切合實際。
其次是實用性低,在近代化學和細菌武器出現以前,古代沒有像樣的毒物用來製毒,即便是天然毒物也數量有限,加上毒藥沒辦法長時間儲存,且製作過程繁瑣,很可能需要用到毒藥時,多數已經失效或是毒性大減,倒不如將預算用來買裝備。
第三是違背道義,古人打仗講究師出有名,喜歡打著正義的旗幟討伐敵人,大規模使用毒箭只會被世人所唾棄。再者,古代君王發動戰爭多是為了達成自己的政治目的,一旦把人通通毒死,就算打勝仗也沒人可以統治、為自己所用。
最後對於部隊來說,被毒箭斃命的敵軍,充其量只是減員,但若是對手發炎重傷,勢必無法戰鬥,還要連累部隊照料、增加糧草藥品等消耗,使整體機動性更差。基於「重傷一個敵人,等同於消滅三個敵人」的道理,少用毒藥才能大幅減少敵軍戰鬥力。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