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考古團隊在江蘇的「南窯莊窖藏」中出土大量黃金,其中一件「西漢金獸」由99%純金打造,重量達9.1公斤,是大陸考古史上發現的「最重金器」,考古學家推測,金獸的原型可能為豹,在古代有避邪的功能。
根據《央視新聞》報導,大陸考古團隊在1982年2月於江蘇省盱眙縣(音同虛宜)的南窯莊窖藏出土大量黃金,總重量超過20公斤,在挖掘出的38件文物中,有一件由99%純金打造的「金獸」,其腹部內壁刻有「黃六」字樣,重量達9.1公斤,是大陸考古史上發現的「最重金器」。從金獸的造型和文字分析,該文物最晚的年代可追溯至西漢,不過西漢雖然是著名的「多金王朝」,但99%的含金量屬於純金類,仍需要極高的冶煉與提純工藝。
從金獸全身布滿的斑紋來看,考古學界主流認為其原型為豹,加上它頭大、身短而粗壯,耳朵貼在腦袋兩側,左右兩頰有濃密的鬃毛,頸部還戴著項圈,說明它很有可能是一隻被馴化的猛獸。古人認為,豹有避邪的功能,因此常常將器物做成豹的形狀以求平安,例如在河北滿城中山靖王墓、徐州獅子山楚王陵等出土的文物中,都有發現以豹為形象的紋飾和器物,除此之外,西漢時期王侯間也有馴養豹的風氣。
考古學家推測,這塊「金獸」被鑄造出來的作用有3種可能,第一是「席鎮」,就是用來壓住席子4個角的重物,而金獸後頸處有一個半圓形環鈕,方便使用時提拿;第二是用來「鎮庫」,同時象徵著國家財富,以大量黃金鑄成金獸,能夠彰顯持有者的富有和權勢,豹的造型也有避邪之意;最後則是類似於秤砣的「度量衡用具」,金獸後頸的環鈕是仿製「銅權(古代秤砣)」的設計,可能為衡量重量所用。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