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詩人杜牧在《阿房宮賦》描述了項羽燒毀阿房宮的場面,作品深入人心,從古至今一直被大眾相信,然而根據大陸考古團隊勘察,發現阿房宮不但沒有燒毀痕跡,甚至根本沒有建成,杜牧讓項羽黑鍋背了2000年之久。大陸歷史教授指出,杜牧創作《阿房宮賦》其實是為了勸諫當時的皇帝唐敬宗,不要再做出奢侈的行為。

大陸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于賡哲指出,《阿房宮賦》將秦朝阿房宮描繪得美輪美奐,並稱項羽用一把火將其燒毀,然而大陸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針對阿房宮遺址進行長達2年的考古勘察,才驚覺阿房宮並未建成,是一個「爛尾工程」,只修築了幾面圍牆和巨型夯土台階,除此之外也沒有發現被火燒過的痕跡。

杜牧為何要將一個不存在的事情寫成文章?于賡哲表示,這和杜牧的政治理念密切相關。當時的皇帝是唐敬宗,他不但在國家政事上沒有作為,生活還十分奢糜,在位期間大造宮殿,還四處搜羅美女,由於杜牧10多歲時家境變得貧困,曾度過一段艱苦的日子,對於統治者的奢侈行為痛恨不已,於是創作了《阿房宮賦》來諷刺唐敬宗。

《阿房宮賦》中最重要的一句話就是「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意指如果後人只替秦人悲哀而不引以為鑑,這種後人哀前人的事就會再發生。杜牧也在文章《上知己文章啟》中說過,「寶曆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明確表達《阿房宮賦》就是為了勸諫皇帝而創作的作品。

#阿房宮 #杜牧 #項羽 #秦朝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