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非常重視後事,因此在生前就會開始建造帝陵,不僅規模大、陪葬品多,而且還必須是風水寶地。西元1957年明定陵出土一頂「金絲翼善冠」,是大陸考古史上唯一的皇帝金冠,由8400多片金龍鱗組成,看上去薄如蟬翼,顯示出明代高超的工藝技術。
金絲翼善冠的擁有者是明神宗朱翊鈞,年號萬曆,在位48年,是明朝歷史上在位最長的皇帝。金冠出土時放置在萬曆皇帝棺內,高24公分,重826克,是工匠用518根直徑為0.2公厘的細金絲,從上至下手工編結而成,花紋疏密一致,看上去薄如蟬翼。
此外,金冠上還裝飾著兩條姿態生動的蟠龍,氣勢雄偉,且龍的鱗片足足有8400多片。據專家鑑定,龍首、龍身、龍尾、龍爪及背鰭等部位都是單獨製成後,再焊接組裝完成,不過卻絲毫看不到任何的金絲接縫處,充分顯示明代金銀工藝的高超技術。
四川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齊東方,近日在節目《國寶大會》指出,這頂金冠之所以叫「翼善冠」,是因為頂部有兩個翅,整體看起來像善字,有人推測這是「明器」,只供喪葬,並非皇帝現實當中所戴。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