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門關位於大陸敦煌西北方90公里處,是古代連通絲路的重要關隘之一,其中還包含「小方盤城遺址」,在1907年以前一度被認為只是普通土樓,直到挖出漢朝竹簡後,才確認是玉門關遺址之一,更是當時的軍事指揮中心。
根據《新華網》報導,漢武帝打敗匈奴後,修建防禦工事「漢長城」,在當時被稱為「塞」,往南側則是玉門關,也就是主要出入通道,用於從西域輸入玉石而得名,附近的小方盤城遺址外觀看起來像土樓,卻是當時玉門都尉的指揮中心。
大陸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張國剛提到,小方盤城遺址像縮小版的軍事單位,不僅是進出關口,還具備警衛防禦系統,1907年英國考古學家斯坦因(Marc Aurel Stein)在當地發現竹簡,上面寫有「玉門都尉府以亭行」,後世再搭配史料做考證,才確定該區域為玉門關。
張國剛指出,根據《漢書》記載「以都尉治」,顯示玉門關地區由都尉管理,官階可說是非常高,通常比郡的最高長官「太守」低一階,其底下有2名候官,候官則是直接管理烽火台,管轄15、16個烽火,而烽火台用於警報,冷兵器時期通常以烽火傳遞訊息,發現敵情時怕點火看不清楚,因此是舉煙,晚上則是舉火。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