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7月大陸四川成都發現十幾具大型船棺(船型棺木)的戰國合葬墓,以及分散在棺內的木製漆件,特別的是這些漆件上都刻有獨特的符號,專家跟著原有的榫卯(ㄙㄨㄣˇㄇㄠˇ)結構(兩器具接合的地方),竟然成功拼出先秦時期古蜀王的漆床,也是大陸迄今發現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結構最複雜的髹(ㄒㄧㄡ)漆木床。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長李崗在節目《國寶大會》上透露,這張漆床從成都商業街的大型船棺墓葬出土時,完全浸泡在水裡和淤泥當中,並且被拆開存放,專家清理時除了要將這些漆木脫水修復,還要將其組裝,不過拼接過程猶如大海撈針,毫無頭緒,讓專家們傷透腦筋,只能先大致拼出漆床的床身。
直到某次修復人員發現頂蓋漆件上刻有類似「日」和「十」的神祕符號,於是將對應的漆件和樑上凹槽扣上,果然成功拼接,也因為這項重大發現,使得復原工作進展神速,漆床最終也拼接而成。
報導指出,這張漆床全部由榫卯結構相接,非常穩固,床頭、尾板、側板、床腳上繪有紅色及褐色的回首龍紋和蟠螭紋(ㄆㄢˊㄔㄨㄣˊ,「螭」指一種沒有角的龍)。從形制、紋飾來看,此漆床等級很高,可能是蜀王或其家族使用的器物,而漆床最大的木件長約3.2公尺,不僅體積大,紋飾也相當精美,十分罕見。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