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考古學家在湖北發現包山楚墓,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可追溯到戰國時期,未料墓中竟出土一張「折疊床」,儘管塵封長達千年,保存仍相當完整,仔細研究發現,整張床完全沒用半根釘子,採用榫卯方式製作,令專家嘖嘖稱奇。
大陸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周京南在節目《遇鑒文明》提到,1986年湖北出土「包山楚墓」,墓主人是戰國楚懷王時期的重臣,執掌楚國司法大權,墓中出土大量生活隨葬品,還有近2000件珍貴文物,其中一張「折疊床」最引人注目,距今有2000多年歷史。
周京南表示,折疊床出土時保存完整,最大特點是與現今床的大小差不多,長220.8公分、寬135.6公分、高38.4公分,床面由幾根橫柱連接,達到支撐的作用,床的兩側有4面圍欄,中間留有缺口,方便使用者上下床,而且採用榫卯結構。
榫卯是傳統木工中接合兩個或多個構件的方式,構件凸出部分稱為「榫」,凹入則叫做「卯」,這張戰國折疊床完全沒使用釘子,由兩個尺寸相同的半邊床體,透過榫卯工藝拼合而成,不僅有折疊功能還可拆卸,折疊後床架長137公分、寬15公分,疊起來放車上方便運送,目前推測用於行軍,是大陸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木質折疊床。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