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考古學家在陝西西安發現漢唐水利工程「昆明池」遺址,進行逾10年的探勘,得知漢武帝建昆明池是為了訓練水軍,也成為漢長安城的重要水源,到了隋唐繼續被使用,擴建達15.4平方公里,見證漢唐時期水利工程的宏偉面貌,此外池底還發現一條開鑿於西周時期的溝渠。

根據《西部網》報導,漢武帝為了訓練水軍,公元前120年在長安城西南開鑿運河「昆明池」,成為漢長安城的重要水源,也是皇家園林「上林苑」的景觀,與用於解決長安糧食問題的「漕渠」相連,形成龐大水網,隋唐時期繼續被維護和使用。

考古學家從2012年開始勘探昆明池遺址,得知漕渠、昆明池內的水均來自南側石匣口村一帶,確定開鑿於漢朝,一直沿用到唐代,直至宋朝才廢棄淤塞,昆明池面積早期約14.2平方公里,唐代中後期擴建,達到約15.4平方公里,池水深度不超過3.3公尺。

此外,考古學家勘探昆明池時,還在池底發現一條開鑿於西周時期的溝渠,長約4200公尺,位於西周政治中心鎬京遺址的東南側,因漢武帝開鑿昆明池後而淹沒於池底,根據文獻記載,溝渠開鑿時間應是營建鎬京後,是周朝人「南水北調」解決鎬京用水的重要工程。

#昆明池 #漢朝 #唐代 #漢武帝 #水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