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又名為紫禁城,是明清兩朝24位皇帝居住的地方,擁有600年歷史,至今保存完整。不過偌大的紫禁城,號稱有9999間半的房屋,卻沒有1間廁所,讓外界不禁好奇,上至皇帝下至奴婢,想上廁所時又該怎麼辦?事實上主要靠「移動式便盆」解決。
根據《網易》報導,相較於現代化的廁所設備,明清時期並沒有排汙管道,一旦排泄物堆積,恐怕整座皇宮都會充斥著惡臭味,甚至招來大量蒼蠅蚊蟲,增加病毒和細菌傳播的風險,加上皇宮人口複雜,若是發生瘟疫,很容易快速擴散。
在權衡各種利弊之後,紫禁城就沒有建造廁所,而是改用「恭桶」替代,外型類似於現代的馬桶。至於放置恭桶的「淨房」,則多半設置在宮中角落,由專門的太監或者宮女進行維護。
當皇帝想要如廁時,會告訴心腹太監,對方會立刻命人將皇帝專用的「恭桶」拿至皇帝身旁;而為了避免臭氣沖天,專人會事先將一種名為「草木灰」的物品鋪在便器底部,如果糞便落下,草木灰就可以直接將排泄物包覆起來,減少異味,概念上類似現代的「貓砂」。待皇帝如廁後,當差的宮人就會立即撤走恭桶,保持空氣清新。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